第51章 药火初燃(2 / 2)

李严在府中摔了第三只茶盏。

杨仪缩在廊下,看着碎瓷片溅到自己脚边:“大人,小黄门说,陛下今早喝了半碗粥,还问起南征的军报。“

“林默藏着这等神药!“李严抓起案上的竹简砸向门框,“早不献晚不献,偏等遗诏拟好才拿出来,当吾是傻子么?“他突然顿住,眯起眼,“你说夜探天工坊,见了什么?“

杨仪凑过去,压低声音:“记册上的数字歪歪扭扭,不像汉隶——倒像西域的符号。还有个穿短褐的女子,拿着炭笔在羊皮上画图,那图...像极了当年华佗的《青囊书》残页,可她画的管子比药杵还细。“

李严的指节捏得发白。

多日以后,刘备已经可以倚在锦被里听政。

林默跪在丹墀下,看着他虽苍白却有了血色的脸,突然想起前世博物馆里那盏汉代铜灯——灯油将尽时,总要有片刻异常的明亮。

“南中孟获,朕早想收拾了。“刘备咳了两声,却笑得像当年在新野点兵,“林卿,你要多少兵?“

“六千。“林默声音平稳,“粮秣自筹一半。“

李严刚要开口,刘备已摆了摆手:“林卿救朕有功,朕信他。“他的目光扫过李严发青的脸。

当夜,林默在天工坊将剩下的青霉素分成三匣。

一匣用蜜蜡封好,交给守宫的老宦官:“每日辰时、戌时各用半滴,不可多。“一匣塞进苏锦的箭囊:“连夜送南中,找孟昭容的巫医坊,他们懂怎么藏。“最后一匣,他亲手放进火器营的地库,在木匣上用炭笔写了“天工甲号“——这是给未来的火种。

他摸出随身携带的竹简,笔走龙蛇:“青霉素制法:取稻穗青霉,以熟米汁培养...轮换用药之法,需隔三月换麦霉、豆霉...“

“丞相,此术可活百万将士。“他在信末重重落下笔,“望秘而传之。“

另一封密信是给南中工匠的:“速建隔离药坊,门窗挂湿布,闲人莫入。培菌基质改用麦麸,记着用陶瓮,别用铜铁。“

天快亮时,刘备醒了。

他抓着林默的手,指节凉得像冰:“卿有鬼神之智,朕等你凯旋而归!“

林默喉头发紧:“陛下放心,臣必保汉家江山。“

刘备的手慢慢松开。

次日天明,林默穿着一身儒衣站在城门口,“将军!“苏锦的马蹄声撞碎晨雾。

她翻身下马,递来一根竹杖:“中空的,藏着菌种。“

林默接过竹杖,指尖触到粗糙的竹节——这是孟昭容的巫医坊特制的,能保菌种七日不腐。

他回头望了眼永安宫的飞檐,又低头看了看怀中的南中舆图,永昌郡的军屯旧址被朱笔圈得发皱。

“走。“他翻身上马,“孟获也该收心了!“

马蹄声渐远时,晨雾里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报——“

林默勒住马。

前方的斥候滚鞍下马,甲叶相撞的声响在山间回荡:“将军,永昌三大屯田点...昨夜...“

他的声音被风卷走了一半。

林默望着南方的天空,那里有炊烟正缓缓升起——不是做饭的烟火,是焚烧的焦味。

“继续走。“他踢了踢马腹,“该来的,总会来。“

尘烟裹着马蹄声向南而去,药香混着焦味飘在风里,像一粒火星,坠进了待燃的干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