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老刘的诉求(1 / 2)

周省长去北京开会的第三天,办公厅的气氛明显松弛了不少。下午,我刚把一份周省长点名要的、关于南方某省乡镇企业改制经验的整理报告校对封好,准备送入机要室,办公桌上的外线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

我拿起听筒,里面传来门卫老张略带紧张的声音:“林秘书,门口……门口来了几十号人,是市纺织厂的工人,说要见省里领导,反映问题。带头的是个老师傅,姓刘,情绪有点激动,你看这……”

我心里咯噔一下。市纺织厂是省里有名的老大难国企,设备老化,产品积压,拖欠工资的传闻已经有一阵子了。在这个当口,周省长不在,若处理不当,就是一场风波。

“老张,稳住他们,就说领导正在开会。我马上下来看看。”我放下电话,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这种事,办公厅有既定的流程,通常是由信访办的同志先去接待,了解基本情况,再视情况上报。但我现在是省长的秘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省长的耳目,不能完全置身事外。而且,内心深处,那份在政策研究室时养成的、对基层真实情况的探究欲,也在驱使着我。

走到省政府大门侧门,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围在那里,大多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脸上刻着焦虑和疲惫。领头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人,头发花白,身材干瘦,但腰板挺得笔直,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正大声对拦着他的警卫说着什么。

“老师傅,您别急,有什么情况,慢慢说。”我走上前,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老工人转过头,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我,带着一丝审视:“你是管事的?我们要见省长!厂里半年没发工资了,老婆生病,娃要上学,这日子怎么过?”

他话音未落,身后的工人们就骚动起来,七嘴八舌地附和:

“对啊!活都白干了!”

“厂领导天天坐小车,我们饭都吃不上了!”

“再不发工资,我们就去堵马路!”

声音嘈杂,带着一股绝望的火气。警卫们如临大敌,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我知道,此刻任何官腔套话都可能点燃这堆干柴。我抬高了些声音,确保领头的老刘能听清:“老师傅,我叫林致远,是周省长的秘书。周省长现在人在北京开会,确实不在家。您看这样行不行,您把大家的情况,还有你们的诉求,详细跟我说说,我保证,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等省长一回来,立刻向他汇报!”

老刘盯着我,眼神锐利,似乎在判断我的话有几分可信度。“秘书?你说的话能管用?”

我迎着他的目光,没有躲闪:“周省长常教导我们,就是要听真话,察实情。您不把情况说出来,领导怎么知道

也许是“听真话,察实情”这几个字起了作用,也许是我态度还算诚恳,老刘紧绷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眼巴巴望着他的工友们,重重叹了口气,拍了拍手里的帆布包:“好!我信你一回!我这里,有全车间工人联名签的字,按的手印!还有厂里这几年发的、欠的条子,都在这里!”

他打开帆布包,里面是厚厚一叠材料,纸张泛黄,边缘磨损,不知被翻看过多少遍。那不仅仅是一叠纸,那是一个群体生存困境的沉重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