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 > 第123章 发表的内参(阉割版)

第123章 发表的内参(阉割版)(1 / 2)

那份被我亲手“阉割”的调研报告,像一块冰冷的石头投入湖中,我本以为连个涟漪都不会有,就那样无声无息地沉入官僚体系的深潭。内心的失落和那份背叛理想的负罪感,让我在随后几天都显得有些无精打采,连对桌老王跟我分享食堂新出的红烧狮子头有多地道,我都只是敷衍地咧咧嘴。

然而,事情的发展,有时就是这么出人意料。

那是一个周三的下午,阳光懒洋洋地透过窗户,空气中的尘埃都仿佛打着哈欠。我正对着下一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稿子抓耳挠腮,感觉每个字都在跟我作对。研究室内部的传阅文件筐里,新送来一沓还带着油墨味的《内部参考》(精简版)。

我习惯性地随手拿过一份,漫无目的地翻看着。目光扫过目录,一个熟悉的标题猛地撞入眼帘——《关于部分乡村税费征收与干群关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清河县调研报告)》。

我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了一下,瞬间停止了跳动。紧接着,又狂跳起来,几乎要撞破胸腔。

发表了?竟然真的发表了?!

我迫不及待地翻到那一页,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没错,正是我那篇被抽走了灵魂、磨平了棱角的“安全版”报告。白纸黑字,印着我的名字——**林致远**。

虽然明知内容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但看到自己辛苦调研的成果,自己的名字,以这样一种正式的形式出现在这份颇具分量的内部刊物上时,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还是涌了上来。有几分虚荣心被满足的窃喜,有几分劳动成果被认可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种荒诞感和更深沉的无力。这篇东西,除了能证明我“下了基层”、“写了报告”之外,对清河县的张大河们,又能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呢?

“哟!行啊,致远!”老王的声音带着夸张的惊叹,打破了办公室的沉寂。他不知何时也拿到了那份内参,正指着我的那篇文章,脸上堆满了笑容,“都上内参了!这可是露脸的事!恭喜恭喜!”

他的大嗓门引来了办公室里其他几位同事的目光。有人投来善意的微笑,有人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还有人只是淡淡一瞥,便继续埋头自己的工作。

“老王,你就别取笑我了。”我脸上有些发烫,赶紧压低声音,“一篇小报告而已,精简版的,没什么分量。”

“话不能这么说!”老王凑过来,用他那只胖乎乎的手指点着刊物,“名字印在上面,就是资历!就是资本!这说明什么?说明领导注意到你了!小伙子,前途无量啊!”

他这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却像一颗小石子,在我原本死寂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圈微澜。领导注意到了?周副秘书长?可能吗?

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尖锐地响了起来,吓了我一跳。

我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拿起听筒:“喂,您好,政策研究室,林致远。”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而略显严肃的中年男声:“是林致远同志吗?”

“是我,您哪位?”

“我是周汝信副秘书长的秘书,小孙。”对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副秘书长看了你这篇关于清河县的报告,觉得有些想法还不错。他现在有空,想请你过来一趟,当面聊几句。”

嗡——!

我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

周副秘书长?!那个在大会上远远见过,眼神锐利,不怒自威的省委副秘书长周汝信?他看了我的报告?还要找我当面聊?

巨大的震惊和突如其来的紧张,让我握着听筒的手心瞬间沁出了汗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发飘:“好……好的,孙秘书!我马上过去!”

“嗯,直接来周副秘书长办公室。”对方说完,便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我呆坐了几秒钟,心脏还在咚咚咚地擂鼓。老王在一旁挤眉弄眼,用口型无声地说:“看吧!我说什么来着!”

我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猛,椅子腿和地面摩擦发出刺耳的声音。我顾不得这些,手忙脚乱地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子,又用手胡乱耙了耙头发。脑子里飞速运转:周副秘书长找我干什么?是报告哪里写得不对?还是……他真的觉得“有些想法不错”?我该说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