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聆听的技巧(2 / 2)

“怎么没受伤?”黑脸汉子更激动了,“他们来推地,我爹不让,上去理论,那个李助理就指挥人动手推搡,我爹快七十的人了,被推倒在地,胳膊都擦破了!还有桂芳家的娃,被吓得发了三天烧!”他指着那个中年妇女。

叫桂芳的妇女眼圈一红,低下头,用细弱的声音嗫嚅道:“娃是吓着了……晚上总哭……”

张主任认真地听着,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他没有急于追问细节,也没有做出任何评判,只是偶尔插话,引导他们把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具体的诉求说得更清楚一些。

我坐在旁边,起初还想帮着记录关键点,但很快就被张主任这种“聆听”的姿态所吸引。他不仅仅是带着耳朵在听,更是带着心在听。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始终落在说话人身上,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当对方情绪激动时,他不急于安抚或制止,而是让对方把情绪宣泄出来;当对方叙述混乱时,他不急躁,耐心地引导梳理;当对方提到具体的人和事时,他会追问确认,确保信息准确。

这种聆听,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让愤怒的杨老支书渐渐平静下来,开始更有条理地叙述;它让冲动的黑脸汉子感觉到被重视,愿意提供更多细节;它也让胆怯的桂芳鼓起勇气,补充了孩子受惊吓的情况。

听着他们的诉说,看着他们或愤怒、或悲戚、或无助的表情,我之前在材料上看到的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变得鲜活而沉重。我仿佛看到了推土机轰鸣而过的场景,看到了老人倒地的瞬间,看到了孩子惊恐的眼神……

张主任听完他们的叙述,合上笔记本,郑重地说:“杨老支书,还有这两位乡亲,你们反映的情况,我都记下了。请你们相信,组织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一定会高度重视,认真调查核实。如果情况属实,一定会依法依规处理,维护大家的合法权益。”

他没有给出任何不切实际的承诺,但语气诚恳,态度明确。杨老支书看着他,浑浊的眼睛里似乎燃起了一点希望的火苗。“领导,我们相信省里的领导,我们就等着……”

送走杨老支书三人后,张主任在接待室里沉默地坐了一会儿,然后对我和老赵说:“情况比想象的还要复杂。涉及民族地区,敏感度高;强行占地,性质恶劣;补偿款不到位,直接侵害群众利益;还有冲突伤人……北山县和石岭乡的工作,问题很大。”

老赵叹口气:“是啊,这类问题最难处理。基层有基层的难处,发展经济压力大,有时候手段就粗暴了。但这不是理由啊。”

张主任点点头,对我说:“小林,今天带你过来,就是让你感受一下。在机关里,我们看文件、听汇报,很多时候是隔着一层的。只有直接面对群众,听到他们最真实的声音,看到他们最真切的表情,你才能体会到我们制定的政策,最终会落在哪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聆听,不仅仅是听他们说了什么,更要听出他们没说的委屈、无奈和期盼。这是我们做政策研究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我深深地点了点头。今天这堂“聆听课”,比我看多少份文件、学多少汇报技巧都来得深刻。我明白了,真正的聆听,需要放下身段,需要投入感情,需要极大的耐心。它不是为了应付差事,而是为了建立连接,为了理解,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

回到科室,我根据下午听到的情况,重新梳理那封联名信反映的问题,感觉手中的笔沉重了许多。那些鲜红的手印和杨老支书他们悲愤的面容,时刻提醒着我,每一份文件背后,都连着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