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关于“规矩”的教诲言犹在耳,像一套无形的程序刚刚植入我这个职场新人的大脑。还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实践的考验就悄然而至——它关乎的,正是老刘第一条提到的“眼力见儿”,而具体的道具,是热水瓶和抹布。
第二天早上,我特意提前了十五分钟赶到办公室。空旷的大办公室里只有老刘一个人在慢悠悠地擦着桌子。
“小林,来得早啊。”他笑着打招呼。
“刘老师早,我想着早点来熟悉一下环境。”我一边应着,一边目光扫过整个办公室。几个热水瓶零散地放在一些办公桌旁,大多都是半空或者全空。张主任和王处长办公室门口各放着一个竹壳热水瓶,瓶塞干涩,显然也是空的。
“看到张主任、王处长他们杯子空了,顺手就给续上。”
老刘的话在耳边响起。这似乎是个体现“眼力见儿”的好机会。我放下包,径直走向走廊尽头的水房。
水房里热气蒸腾,巨大的铁皮热水桶发出沉闷的沸腾声。我拎起两个空的热水瓶,打开水龙头,滚烫的开水注入瓶内,白色的水汽扑面而来,带着一股铁锈和氯气混合的味道。我小心地灌满两个水瓶,沉甸甸的,瓶身烫手。
当我一手一个提着装满开水的水瓶走回办公室时,心里竟有几分莫名的郑重,仿佛手里提着的不是热水,而是某种责任的象征。
我先走到张主任办公室门口,将他门口那个竹壳热水瓶灌满。竹壳被热水一烘,散发出淡淡的植物气味。接着,我又走到王处长的小隔断外,同样将他门口的热水瓶续满。做完这些,我犹豫了一下,看向大办公室里的其他空热水瓶。给领导打水是“眼力见儿”,那给其他同事呢?会不会显得过于殷勤,或者抢了别人的“活儿”?
正当我踌躇时,老吴端着那个印着红花的搪瓷缸,踱着步子过来了。他看了看王处长门口满当当的热水瓶,又看了看我,脸上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哟,小林,挺勤快嘛。”
我一时摸不清他这话是褒是贬,只好含糊地笑笑:“吴老师,顺手的事儿。”
老吴没再说什么,打开瓶塞,给自己杯子里续上水,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开来。他吹了吹气,呷了一口,满足地叹了口气,然后端着杯子又踱了回去。
我隐隐觉得,老吴那眼神里似乎有别的东西。但来不及细想,我看到老刘正拿着块抹布,准备擦拭张主任办公室的窗台。我立刻想起老刘说的“客人一走,赶紧进去把烟灰缸倒了,茶水换了。”虽然现在没有客人,但主动打扫领导办公室的卫生,总归是没错的。
“刘老师,我来吧。”我快步上前,接过老刘手里的抹布。
老刘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行,那你来。张主任爱干净,窗台、桌子、还有那个文件柜,都得擦一遍,抹布要拧干点,别弄得到处是水。”
“哎,好的。”我接过抹布,浸湿、拧干,开始认真地擦拭张主任办公室的窗台。灰尘不多,但我擦得很仔细,连窗棂的缝隙也没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