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州,兰利,中央情报局总部。
行动副主管卡尔·斯特劳姆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他已经在这里坐了整整一夜,面前的烟灰缸里堆满了扭曲的烟头。
桌上,那份由“候鸟”小组从昆明发回的、关于“姜晨”的电报,已经被他看了不下二十遍。
“姜晨,二十多岁,化学工程与材料学专家,凤凰厂核心设计师,主导‘霹雳-8’项目,工作地点为一个独立的化学实验室……”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他心中所有的疑点,但又组合成了一幅让他感到极度不安的、过于完美的拼图。
“这太顺利了。”卡尔对着坐在他对面的、负责东亚情报处的主管说道,“我们的A级渗透小组,仅仅通过一次外围接触,就拿到了对方核心设计师的全部关键信息。这不符合常理。对方的反间谍机构,不可能如此无能。”
“卡尔,你太多疑了。”情报处主管显然更为乐观,“这恰恰说明了艾米丽的专业能力,也说明了我们这次的策略是正确的。那个叫王爱国的采购员,是一个完美的突破口。而且,情报的逻辑是自洽的,一个材料和化学专家,研发出一种拥有超强性能的新型导弹,这完全说得通。”
“不,这说不通。”
卡尔摇了摇头,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设计一枚先进的导弹,需要的是空气动力学、制导与控制、微电子学等一系列复杂的知识体系。一个化学专家,或许能解决燃料问题,但他不可能凭空设计出整套的火控和引导系统。这份情报,太干净,太完美,就像是……有人故意喂给我们的。”
他的直觉,他那在几十年的冷战生涯中,无数次从失败和背叛中磨砺出的、猎犬般的直觉,正在向他发出警报。
办公室里的气氛陷入了僵局。
情报处主管认为卡尔是在杞人忧天,而卡尔则坚信,这份看似完美的答案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致命的陷阱。
“我需要证据。”卡尔最终停下脚步,看着这位自己曾经的搭档,“我需要无可辩驳的、来自技术层面的证据,来佐证这份人力情报的真实性。在得到证据之前,我不会批准‘候鸟’小组的任何下一步行动。”
他拿起桌上的保密电话,接通了局里的技术情报分析中心(TSAC)。
“是我,卡尔·斯特劳姆。我需要你们立刻成立一个最高优先级的分析小组。任务目标:南亚空战。我要你们重新分析我们掌握的所有关于那枚‘霹雳-8’导弹的技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捕捉到的、所有模糊的红外影像,以及我们部署在周边的监听站截获到的、任何一丝微弱的遥测信号。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计算机建模也好,反向推演也好,我只要一个答案:那枚导弹的推进系统,到底是什么东西!”
技术情报分析中心,是CIA的大脑中,最理性、也最冰冷的部分。
这里没有尔虞我诈,只有数据和物理定律。
命令被迅速地执行下去。
二十四小时后,一份标注着“最高绝密”的技术分析报告,被送到了卡尔的办公桌上。
报告的结论,简洁而又颠覆。
“……根据对‘霹-8’导弹在飞行中段和末端冲刺阶段的红外热成像光谱分析,我们发现其尾焰的能量特征,与我们数据库中已知的、任何一种固体火箭燃料都存在显著差异。其燃烧温度更高,能量释放效率也超出了常规固体燃料的理论上限。”
“……通过对导弹加速度曲线进行反向推演建模,我们得出结论,该导弹的推进剂比冲,至少比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复合固体燃料高出15%到20%。这种性能,无法用传统的化学配方来解释。”
报告的最后,分析小组给出了一个最大胆、也是唯一的推论。
“……我们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认为,该导弹使用了一种我们前所未见的、革命性的高能混合燃料。其配方中,可能包含了某种超高能量密度的金属化添加剂,或者是一种全新的、能量级别远超高氯酸铵的氧化剂。阁下,可以确定的是,‘PL-8’的巨大射程优势,并非单纯来自于气动设计或发动机结构的突破,而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来自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降维打击。”
卡尔·斯特劳姆看着这份报告,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滞了。
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降维打击……
一个化学工程与材料学专家……
两份来自完全不同渠道、一份人力情报、一份技术情报,在这一刻,像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完美地拼接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无懈可击的、完整的逻辑闭环。
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被这份由冰冷的数据和科学推论构筑的“铁证”,彻底击得粉碎。
他错了。
不是对方太愚蠢,而是那个名叫姜晨的年轻人,实在是……太天才了!
他真的凭借一己之力,在化学领域,取得了足以颠覆整个战场规则的、革命性的突破!
卡尔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他之前的不安,在这一刻,转化为了更深层次的、对一个未知对手的恐惧和风暴般的紧迫感。
他知道,他们不能再等了。
这样一个能够改变战争规则的天才,如果让他继续不受控制地发展下去,那么未来,从天上掉下来的,可能就不再是印度的“幻影”,而是他们自己的F-14,F-15和F-16。
他立刻抓起电话,接通了局长办公室。
“局长先生,我请求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关于‘候鸟’行动,我们有了决定性的突破。我建议,立刻批准行动进入第二阶段。”...
昆明,安全屋。
哈里森、艾米丽和米勒,三个人围坐在那台伪装成收音机的电报接收机旁,等待着来自兰利的最终指令。
自从三天前,艾米丽在茶馆里冒险摊牌之后,他们就切断了与王爱国的所有联系,进入了彻底的静默状态。
这三天,对他们来说,是无比煎熬的等待。他们不知道,兰利会如何评估他们冒着巨大风险换来的情报,更不知道,等待着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滴答……滴答……”
墙上的挂钟,走得异常缓慢。
突然,那台沉寂了三天的电报机,毫无征兆地,发出了一阵急促的“咔哒、咔哒”声。
三个人精神一振,立刻围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