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那年搞军工,我的无人机卖爆了 > 第184章 要不,想办法再敲大户一笔?

第184章 要不,想办法再敲大户一笔?(1 / 2)

他开始思考如何快速积累这笔巨额积分。

系统积分的获取途径目前姜晨已知的,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也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是通过出售自己参与设计或他所在军工厂生产的武器装备。

就像上次,伯拉阿大臣那笔高达5亿龙国币的“焚风之焰”和反炮兵雷达订单,其中就有2000万以分红的比例进入到他的个人账户,转化为系统积分。

这种模式,直接将他的技术成果与实际的经济效益挂钩,效率极高。

而另一种途径,则是通过上级拨款的方式进行积分转化。

但这种方式通常都用于相应的科研项目,积分会直接划拨到项目账户,而非姜晨个人。

更重要的是,目前他无法以一个合理的身份进入到东风-5的项目中去,甚至连知道这个项目的存在都不能轻易透露——这可是国家最高机密,贸然提及只会引人怀疑。

因此,通过项目拨款来获取积分的方式,在当前阶段自然不太可取。

他甚至不能直接向军首提出“我需要5000万积分来加速一项绝密导弹项目”这种匪夷所思的要求。

所以,唯一的出路,便是第一种方式——通过“凤凰”分厂的生产和销售,赚取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利润,再将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系统积分。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要全力推进“凤凰新材”的决心。

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加速“凤凰新材”的研发进程。

这是他目前拥有绝对自主权,且被寄予厚望的核心项目。

新型材料的突破,不仅能为未来的“东风-5”提供关键支撑,也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等多个军工领域,甚至拓展到民用,其潜在价值巨大。

既然上级拨款的方式不是那么容易,那么羊毛出在羊身上,问题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伯拉阿这边。

姜晨深知,伯拉阿大臣法里斯对战略导弹的渴望并非空穴来风,鹰酱航母编队和联邦SS-20的出现,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压力。

他们想要购买弹道导弹来维护领土安全,那么就一定得舍得掏钱,尤其是这次鹰酱的航母和联邦的SS-20估计把他们吓了个够呛。

然而,即便上面最终同意出售导弹,如果自己没能参与到研发和设计当中,就无法获得相应“分红”,那么所做的事情对系统积分而言毫无意义。

因此,即便上面要卖导弹,也得有自己的设计的“股份”在里面才行。

这笔积分,对他来说至关重要,是兑换东风-5核心技术的唯一途径。

姜晨摇了摇头,暂时将战略导弹出口的复杂念头压下。

这事牵扯太大,需要从长计议,而且必须找到一个既能满足系统积分需求,又能规避政治风险的巧妙方案。

既然弹道导弹的事情无法立刻落实,那么回过头来先把歼-7的问题解决了也未尝不可。

歼-7D(携带JL-7A航空雷达的歼-7)和JL-7A航空雷达的研发的确是当前龙国空军的首要难题,是提升现有空军战斗力的关键一步。

但是从老刘带回来的情报看,鹰酱那边已经连三代机都开始服役了,即便成功研发出了这款战机,也无法和鹰酱空军相抗衡。

姜晨可没指望歼-7D真能和F-14或者F-15进行空中拼刺刀。

他清楚,研发新一代战机的计划势在必行,歼-7D终究只是一个过渡。

但这并不意味着跳过歼-7D的研发。

相反,歼-7D的研发是龙国空军怎么都绕不开的一步。

它是龙国第一次尝试将先进的航空雷达集成到战斗机上,是验证JL-7A性能、积累航空电子集成经验、磨合地勤维护流程的绝佳平台。、

航空发动机上机,新一代航电系统与机体的适配,这些都是为后续研发更先进战机积累宝贵经验的必经之路。

没有这一步,直接跳到三代机甚至四代机,无异于空中楼阁。

但是,一想到歼-7D在集成JL-7A雷达时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姜晨也是陷入了沉思。

结构载荷、震动抑制、电源供给,以及最让他头疼的发热过度问题。

JL-7A雷达在发挥其最大效能时,其峰值功率需求将远远超出歼-7D原有的供电上限,而高功率运作必然带来巨大的发热量。

在逼仄的机头空间内塞入大型主动冷却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要解决发热过度的问题,那就意味着新材料。

他不由地想到了“凤凰新材”,看来是时候研发,或者说从系统中购买一款新的材料了。

姜晨在意识深处再次呼唤出星际军工系统日志。

他直接调出了“材料科学”模块,并输入了关键词:“热管理材料”、“高导热材料”、“相变冷却技术”、“航空电子散热”。

系统界面迅速刷新,一系列选项浮现在他眼前。

【材料名称:超导热复合材料(SHTC-1型)】

【技术水平:达到蓝星2000年代先进水平】

【简介:一种基于碳纳米管与高导热金属基体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具备极高的热传导效率和优异的轻量化特性。其导热系数是传统铝合金的5倍,铜的3倍,且强度更高,可用于制造高性能散热器、热交换器、航空电子设备壳体等。】

【兑换价格: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包:150万龙国币(或等值系统积分)。小批量试生产设备改造方案:50万龙国币。】

【技术名称:微型液态金属冷却系统(MLMC-A型)】

【技术水平:达到蓝星2010年代先进水平】

【简介:一种基于微流体技术和低熔点液态金属(如镓合金)的闭环冷却系统。通过微泵驱动液态金属在芯片和散热器之间循环,实现超高效热量转移。体积小巧,能耗低,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电子设备的局部散热。】

【兑换价格:核心设计与制造工艺包:2000万龙国币(或等值系统积分)。】

【材料名称:自适应相变散热涂层(APTC-B型)】

【技术水平:达到蓝星2020年代先进水平】

【简介:一种可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相变,吸收或释放大量潜热的智能涂层。可直接喷涂于电子设备表面或内部结构,实现被动式高效散热,无需额外动力。具备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兑换价格:核心配方与涂覆工艺包:3500万龙国币(或等值系统积分)。】

姜晨仔细审视着这些选项。每一个都代表着当前时代难以想象的先进技术。超导热复合材料SHTC-1,导热效率惊人,如果能用它来制造JL-7A雷达的内部结构件或散热片,将大幅提升热量传导效率。其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包仅需150万龙国币,小批量试生产设备改造方案也只需50万龙国币,这个价格对他目前不到1000万的积分来说,是完全可承受的!

微型液态金属冷却系统MLMC-A,虽然体积小巧,但其2000万的售价让他望而却步,且液态金属的特性在70年代操作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自适应相变散热涂层APTC-B,技术最先进,效果也最理想,但3500万的售价对他目前不到1000万的积分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他目前的积分不足1000万,但他已经有了明确的选择——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的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包。

150万的售价,是他目前能够承受的范围!

而且,系统还提供了小批量试生产设备改造方案,这说明该材料的生产技术并非完全不可逾越,可以在现有设备上进行改造。

“系统,兑换【超导热复合材料(SHTC-1型)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包】。”姜晨在意识深处下达指令。

【指令确认:选择“超导热复合材料(SHTC-1型)核心配方与工艺流程包”。消耗龙国币:150万。】

【正在传输技术数据……】

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姜晨的脑海。

这次传输的,是SHTC-1型超导热复合材料的详细配方、制备工艺、性能参数、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设计指南。

从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到与金属基体的复合工艺,再到最终产品的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

消化完这些信息,姜晨感觉自己的头脑有些胀痛,但他眼中却充满了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