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文始证道录 > 第15章 天渊星储泽

第15章 天渊星储泽(2 / 2)

第二日清晨,李信提着陶罐奔上望楼,罐里盛着小半罐清水,水里还浮着些细小的草叶。“先生!满了!池底的导流槽里积了浅浅一层水,这是从槽里舀的!”

百姓们闻讯赶来,趴在池沿往下看,果然见星图的纹路里积着水,像给石头上的星星镶了道银边。张老栓找来个木勺,顺着导流槽舀起水就往嘴里送,水带着股清冽的甜味,他咂咂嘴:“是露!真的是露!”

接下来的日子,蓄水池里的水一天比一天多。夜里聚的露水,加上白天引的泉水,半月后竟积了半池。尹喜让人开闸放水,水流顺着渠沟淌进麦田,干裂的土地“滋滋”地吸着水,蔫了的麦苗竟慢慢直起了腰,叶尖泛出淡淡的绿。

有个老农蹲在田埂上,看着麦苗喝饱水的模样,抹了把眼泪:“活了一辈子,没见过池子能自己聚水的,这真是天渊星降泽啊!”

这话很快传开,百姓们都管这池子叫“天渊池”,有人还在池边立了块木牌,上面写着“天渊储泽,普惠众生”。每到夜里,总有人提着灯笼来看池底的星图,看月光照在铜镜上的样子,像在跟天上的星星说悄悄话。

尹喜站在观星台上,望着天渊星与地上的池子相互映照,忽然明白“天渊降泽”的真正含义——星象从不是凭空赐福,而是教人顺应天地的性子。天渊星聚光,是告诉人“聚”能生水;仿星造池,是让人学会“借”天之力。就像这露水,本就藏在空气里,只是需要个合适的容器,才能显形为水。

李信在《紫气星象录》上写下:

“天渊十星如潭聚光,依《甘石星经》‘天渊星明,主藏水渊’及《夏小正》‘天渊十星近北落,积水成潭映星络’之说,仿星象造蓄水池,池底刻星图,环心嵌铜镜。

夜聚露,日引泉,月余得水千石,浇冬麦百亩,苗渐返青。百姓称‘天渊降泽’,感星之佑。

实则,星不降雨露,是示人聚露之法;池不生清水,是借天地之气成之。天渊星的‘储’,是聚而不泄;地上池的‘储’,是引而不耗,二者相映,方得水泽。

尝见孩童在池边放纸船,船顺着导流槽漂向出口,如顺星轨而行。问其船往何处去,答曰‘去浇麦子’。孩童不知星象,却知水要去该去的地方——这便是天渊的真意:藏水不是为了囤积,是为了让每滴水都流到最需要的地方。

天渊星聚光如潭,是在说‘藏’是为了‘用’,就像人存粮不是为了发霉,是为了开春能播种。池底的星图,刻的不仅是星象,更是‘藏用相生’的道理。”

写完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天渊星的光芒渐渐隐入晨曦,池子里的露水与泉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像撒了层碎星。尹喜望着田埂上忙碌的百姓,他们正用瓢把池里的水舀进渠沟,水流淌过之处,冬麦的叶子舒展着,像无数只小手在风中鼓掌。他知道,旱情或许还要持续些时日,但只要懂得“藏”与“用”的道理,像天渊星那样聚而不泄、用而不竭,日子就总能在看似绝境的地方,流出条滋润的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