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里的风暴,以电报的形式,裹挟着刺骨的寒意,传回了西北戈壁深处的“玄鸟”基地。
那份关于能源困局的报告,和钱院士那番痛心疾首的“泣血陈词”,像两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胜利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战败更加憋屈、更加令人绝望的无力感。
整个基地,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默之中。技术员们走路都踮着脚,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惊扰了这压抑的气氛。
而风暴的中心,林舟,却表现出了令人费解的、异常的沉默。
他没有愤怒,没有辩解,甚至没有对宋将军那焦急的询问,做出任何正面的回应。
他只是把自己,像一枚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了“玄鸟”机房里。
那间曾经象征着胜利与荣耀的机房,此刻,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茧”。
林舟切断了所有对外的通讯,拒绝了所有人的探视。
他一个人,面对着那台因功率不足,只能以“植物人”状态,维持着最低限度运行的“玄鸟”。
他将备用发电机组所有的功率,都集中到了“玄鸟”的数据检索和基础分析模块上。
然后,他开始了一场疯狂的、在外人看来近乎自虐式的“阅读”。
通过一条只有他和少数几个人知道的、连接着京城某个绝密资料库的特殊信道,“玄鸟”开始以一种涓涓细流的方式,为他调阅着海量的、看似与当前困局毫不相干的文献资料。
屏幕上,不再是武器参数和战场模型。
取而代之的,是——
《龙国主要河流年度水文勘测报告(1950-1965)》
《全国地质构造稳定性普查图(初稿)》
《北极熊第聂伯河水电站建设经验汇编》
《星条国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技术概要》
《西德气象局关于全球大气环流的初步研究》
《关于晶体硅材料光电效应的最新理论进展(英文影印版)》
……
地质、水文、气象、材料学、工程学……
无数庞杂的、横跨数十个领域的知识,如同决堤的洪水,通过那块小小的屏幕,疯狂地涌入林舟的大脑。
“玄鸟”的硬盘,在低功率下,发出着不堪重负的、如同呻吟般的“咔咔”声。
屏幕上的数据流,虽然不再像全盛时期那样如同瀑布般飞泻,但其刷新和切换的速度,依旧快得让任何一个试图窥探的人,感到头晕目眩,心生压抑。
仿佛那屏幕后面连接的,不是一台降频运行的计算机,而是一个正在疯狂吞噬着整个世界知识的、贪婪的黑洞。
宋将军忧心忡忡。
他每天都会在机房门口徘徊很久,却又不敢进去打扰。
他能从那紧闭的门缝里,闻到一股浓烈的、混杂着汗味和熬夜后特有酸腐气息的味道。
他能看到,送进去的饭菜,几乎原封不动地又被送了出来。
他怕林舟会垮掉。
这个年轻人,肩膀上扛着的东西,太重了。有来自敌人的压力,更有来自自己人的、足以压垮泰山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