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他成功地将计算机技术提前跨越了一代,从晶体管时代直接迈入了集成电路时代。
这种跨越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它虽然原始,功能有限,但已经包含了第三代计算机的所有核心特征。\"林舟自语道,\"更小,更快,更可靠...这将彻底改变'猎-歼'火控系统的设计方向。\"
他轻轻抚摸着那些闪烁着微光的电路板,仿佛在抚摸一件无价之宝。
\"接下来,就是让它成长,进化...\"林舟的嘴角勾起一抹掌控未来的微笑。
……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洒了进来,照在那台通宵运行的计算机样机上。
经过一整夜的持续运行,所有指示灯依然正常闪烁,系统运行稳定——这在当时的计算机领域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林舟揉了揉酸痛的眼睛,站起身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筋骨。
连续工作近72小时,即使以他的体质,也感到些许疲惫。
但看着眼前这台稳定运行的样机,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兴奋和满足。
\"初步测试成功,接下来是性能极限测试。\"
林舟自言自语,随手拿起桌上的铅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数据。
这台样机虽然外形粗糙,但内在性能却远超同时代的任何计算机。
按照林舟的初步估算,它的运算速度是普通晶体管计算机的5-10倍,体积却只有十分之一,功耗更是降低了近90%。最关键的是,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了质的飞跃。
\"但这还远远不够...\"林舟知道,光有硬件是不行的,一台真正强大的计算机,还需要软件支持。
他转身走到实验室角落的简易行军床前,闭上眼睛,意识迅速沉入小世界空间。
\"首先需要一个基础操作系统,虽然原始但必须实用...\"林舟坐在小世界的工作台前,手指在一台更先进的键盘上飞舞。
与现实中使用电传打字机这种原始输入设备不同,在小世界里,他可以使用更高效的工具进行开发。
荧光屏上,代码行快速增长,一个极其精简但功能完整的操作系统雏形正在成型。
\"这个操作系统必须足够小,能够在有限的硬件资源上运行,同时又要提供基本的功能支持...\"林舟喃喃自语,眼睛一刻不离屏幕。
他设计的是一个类似于早期doS的命令行操作系统,但架构更为精简高效,针对他的硬件平台特别优化。
这个系统虽然没有图形界面,但已经包含了文件管理、内存管理、任务调度等基本功能,足以支持简单应用程序的运行。
\"代码写完了,开始编译...\"林舟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启动了编译程序。
在小世界的高效环境下,整个操作系统的开发只用了短短几个小时。
当然,这是建立在林舟脑海中已有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如果是从零开始,即使是天才程序员也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