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410章 女辅营及禁军各部队,也重新回到洛阳。

第410章 女辅营及禁军各部队,也重新回到洛阳。(2 / 2)

符祥瑞放下军报,目光扫过众人:“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高将军任北伐先锋使,率禁军左营五千人、女辅营一百人、厢军五百人,三日后出发,直奔雁门关;李山留下的厢军,继续加固洛阳周边的壕沟和河堤,防止有人趁虚而入;林薇,你在洛阳城里再挑些孤女,扩充女辅营,万一北境战事胶着,咱们得有后备兵力。”

众人齐声领命,正要退下,符祥瑞忽然叫住高怀德:“高将军,你且留步。”待其他人走后,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里面装着一枚鎏金虎符:“这是调兵虎符的左半,你带着——雁门关守将是去年新提拔的,你把虎符给他看,他才会信你。另外,北境天寒,我已让户部给将士们备了棉衣和姜汤,你务必让每个人都穿暖、喝热,别像去年那样冻坏了人。”

高怀德双手接过虎符,眼眶微热:“太后体恤,末将定不辱使命!”

三日后清晨,洛阳城外的洛水渡口挤满了送行的人。高怀德骑着白马,手持虎符走在最前面,身后是五千余名将士——禁军的玄色甲胄、女辅营的青灰劲装、厢军的土黄营服,在晨光里连成一片浩荡的色块。林小婉背着弓弩,腰间别着短刀,目光扫过人群,忽然看到了女辅营的姐妹们——她们站在渡口边,手里举着绣着“平安”二字的绢帕,正朝她挥手。

林薇也来了,她走到林小婉身边,替她紧了紧背上的箭囊:“到了北境,记得每天喝姜汤,别又冻裂了手。若遇到危险,别硬拼,斥候的首要任务是把消息传回来。”

“统领放心,我记住了!”林小婉用力点头,又看向不远处的陈二柱——这位去年从流民里招募的厢军士兵,此刻正扛着铁锹,朝她咧嘴笑。两人去年在北境相识,当时陈二柱冻得发烧,还是林小婉给了他半块生姜,如今又要一起出征,倒多了几分默契。

符祥瑞站在渡口的高台上,看着将士们陆续登船。柴宗训拉着她的衣角,小声道:“娘,高将军他们会打赢吗?”符祥瑞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目光望向缓缓驶离的船队:“会的。因为他们不仅是为了守护洛阳,更是为了守护天下的百姓——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船队渐渐消失在洛水的晨雾里,送行的人群却没散去。林薇转身对身边的副手道:“走,咱们回营——得赶紧把新招募的孤女编进队列,说不定过些日子,就要给北境送援兵了。”李山也带着厢军返回城外的工事,他边走边对身边的士兵道:“都加把劲!咱们把壕沟挖深些,把河堤加固些,就是给前线将士们最好的支援!”

城防司的议事厅里,符祥瑞还在看着北境的防务图。范质走进来,递上一份奏折:“太后,汴梁知府来报,说已备好粮草,等高将军的军队到了汴梁,就能直接补给。另外,王溥大人也传来消息,流民的荒地已分下去,农官们正在指导耕种,今年的冬小麦应该能种上。”

符祥瑞接过奏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好。前线打仗,后方不能乱——百姓们安稳了,将士们才能安心杀敌。你再传令给各地州府,让他们多留意境内的流民,若有可疑之人,立刻上报,别让契丹人的细作混进来。”

“臣遵旨。”范质躬身退下。

符祥瑞走到窗前,望着洛水的方向。晨雾已经散去,阳光洒在水面上,泛着粼粼的波光。她知道,高怀德他们这一去,少则数月,多则半年,北境的战事不会轻松,但只要后方稳固,君臣同心,就一定能等到凯旋的那一天。

校场上,女辅营的训练声再次响起。新招募的孤女们虽然动作还很生涩,但眼神里满是坚定——她们之中,有人失去了家人,有人流离失所,如今入营当兵,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守护像自己一样的人。林薇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忽然想起了半年前在许州守城的日子——那时她们还很弱小,如今却已能撑起一片天。

夕阳西下时,李山带着厢军回到城里。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城防司,对符祥瑞道:“太后,城外的三道壕沟都挖深了一尺,河堤也加固了,还在沟旁栽了枳树,就算有人想偷袭,也得先过了这几道关。”

符祥瑞点头:“辛苦李将军了。晚上让伙房给弟兄们多做些肉,好好犒劳犒劳大家。”

夜色渐深,洛阳城内渐渐安静下来。城墙上的守军提着灯笼巡逻,灯笼的光在夜色里连成一条暖黄的光带,守护着这座刚刚安定下来的城池。御书房里,符祥瑞还在批阅奏折,案头的烛火跳动着,映出她专注的侧脸。窗外的风声轻轻响起,像是在诉说着这座城池的故事,也像是在等待着远方将士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