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35章 将军不好了,辽北汉人都押上来了我们撤吧!

第35章 将军不好了,辽北汉人都押上来了我们撤吧!(2 / 2)

“不必。”耶律璟把玩着手中的狼头玉佩,正是延寿女留在汴梁的那枚,“赵匡胤跑了,晋州到手了,符太后的十万大军也被牵制住了——目的已经达到。”他顿了顿,补充道,“让人把那些汉人放了,再把晋州城打扫干净,等着后周的‘正统军队’来‘收复’。”

将领不解:“陛下,咱们好不容易打下的城……”

“一座空城而已。”耶律璟瞥了他一眼,“留着给符太后,让她知道,本王想给的,她才能拿;本王不想给的,她抢也抢不走。”

西门外的雪地里,赵匡胤带着残兵一路向西奔逃。身后的晋州城渐渐远去,城头上很快插上了辽军的旗帜。石守信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回头望了一眼:“将军,辽狗没追来!”

赵匡胤勒住马缰,停下来喘口气。寒风刮得他脸颊生疼,肩上的伤口又开始渗血。他望着晋州的方向,拳头紧紧攥着,指节泛白。他知道,这场“败仗”会很快传到汴梁,符太后会猜忌,李重进会发难,朝堂上又会掀起一场风波。

“将军,我们现在去哪?”亲兵问道。

“去绛州。”赵匡胤调转马头,目光坚定,“按原计划设防,同时派快马去汴梁,禀报晋州战况——就说辽军以百姓为盾,我军为保百姓,被迫撤至绛州待命。”

他心里清楚,这场“演戏”还没结束。耶律璟要的是“失城之罪”,他就得给“保民之由”;符太后要的是“军心稳定”,他就得让弟兄们活着等到援军。晋州丢了,但只要兵权还在,只要他能撑到飞骑营赶来,这场仗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雪还在下,落在赵匡胤的肩头,很快积了薄薄一层。他拍了拍马颈,轻声道:“走,去绛州。”

马蹄踏在积雪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朝着西方延伸而去。远处的晋州城静悄悄的,辽军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却没派一兵一卒追击。这场看似惨烈的突围,终究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戏码。

而汴梁的长乐殿里,符太后刚接到慕容延钊送来的急报——李筠在代州依旧按兵不动,慕容延钊虽到了营中,却根本指挥不动他的部队。她正对着舆图发愁,又一个太监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脸色惨白:“太后!不好了!晋州……晋州失守了!赵将军带着残兵撤到绛州了!”

符太后猛地站起身,桌上的茶杯被带倒,茶水泼了一地,很快就结了冰。她一把抓过奏报,目光扫过“辽军以百姓为盾,我军被迫突围”的字句,指尖微微颤抖。

王朴匆匆赶来,见她脸色难看,连忙道:“太后,赵将军虽失了晋州,但主力未损,撤到绛州也是权宜之计。飞骑营已经出发,三日便能抵达,届时可与赵将军汇合,再图收复晋州。”

符太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看着奏报上的字句,忽然想起那日对宗训说的“辽军人心不齐”,想起对延寿女说的“我们还有筹码”。晋州失守虽是重创,但赵匡胤活着就还有希望,飞骑营就是她最后的底气。

“传旨给赵匡胤。”符太后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依旧坚定,“嘉奖他突围保民之功,令他在绛州固守待援,不得擅自出战。另外,再派使者去代州,告诉李筠,若飞骑营抵达前他仍不袭扰辽军粮草,朕定将他满门抄斩!”

“臣遵旨!”王朴领命而去。

殿内又只剩下符太后一人。她走到窗边,推开窗,风雪依旧很大。北方的方向被风雪遮蔽,什么也看不见。她不知道赵匡胤在绛州过得如何,不知道飞骑营能不能按时赶到,更不知道这场仗还要打多久。

她想起宗训在东宫许愿的模样,想起他说“想早点看到桃花”。符太后抬手拢了拢衣襟,将寒风挡在外面。她的手里还有禁军,还有飞骑营,还有那些愿意为后周拼命的将士。就算晋州丢了,就算李筠观望,这场仗,她也必须打下去。

雪还在下,但春天总会来的。符太后望着北方,在心里默念:赵匡胤,你一定要在绛州撑住;飞骑营,你们一定要快点赶到。等雪化了,桃花开了,她还要带宗训去城外赏花,还要守住柴荣留下的这片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