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妙真轻捶他胸膛,嗔怪道:\"刘辩走向冰棺时,我险些窒息!\"见毛秋晴与羊献容亦颔首附和,伍奎笑着轻拍伊人玉背:\"是为夫的不是......这便好好补偿。\"话音未落已横抱起杨妙真往内室走去。
......
红烛渐烬,云收雨歇。爱人近在咫尺,家宅温暖如春——这便是她们所求的全部了。
伍奎精力充沛毫无倦意,目光转向当前朝局。如今刘辩已在他掌控之下,满朝文武碍于兵权更无人敢违逆,正是施展抱负的绝佳时机。
\"该推行新政了。\"他想起历代明君的治国良策,在脑海中勾勒出改革蓝图:\"首先要替换朝中要职,都安插上自己人。\"
\"还有选官制度!必须立刻废除世家垄断,推行科举。\"伍奎暗自庆幸穿越者的优势,这些跨越千年的智慧方能 ** 当下困局。
他这套改革方案融合了隋朝两大创举:既能强化中枢的三省六部制,又能打破门阀桎梏的科举制。从此\"布衣可拜相\",寒门学子终有出头天。
......
翌日清晨,伍奎带着全部亲信入宫。房玄龄、王猛、伍天锡等十余名文武重臣齐聚麒麟殿,除却戍边的狄青等人,核心班底尽数到场。
沿途官员纷纷向伍奎表忠,他都笑着接纳——变法终究需要朝臣配合。
等候皇帝时,伍奎细品着大殿格局。四角麒麟铜像依旧,当年与刘辩共商殿名的场景犹在眼前。如今祥瑞未佑汉室,倒成全了他这个权臣,当真造化弄人。
\"陛下到!\"尖锐的唱礼声划破殿堂。
刘辩扫视群臣,目光触及前列的伍奎时明显一颤。\"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伍奎稳步出列:\"臣有本奏。\"
\"爱卿...但说无妨。\"年轻天子强挤出一丝笑容。
朝堂之上,伍奎环顾左右文武,扬声道:\"昔年秦国倚商君之法强盛,终成吞并六国之功。今汉室衰微,诸侯拥兵自重,目无天子。更有刘协小儿受董卓扶持,僭位称尊,实属十恶不赦!奈何朝廷势弱难制,当务之急须行新政安定民心,重振汉室威严!\"
听闻\"十恶不赦\"四字,年轻的刘辩指节发白,暗骂这逆贼倒打一耙。余光瞥见殿中甲士寒光凛凛,只得强压怒意,低声道:\"大将军既有良策,但说无妨。\"
伍奎见天子如此顺从,眼底掠过喜色,高声道:\"首当改革选官之制。新朝初立,百官缺额日久,臣请开科举取士,广纳贤才。\"
\"何谓科举?\"刘辩稍显好奇。
\"即由朝廷命题,定期集学子于京师应试。\"伍奎捻须解释,\"取中者按才授职,试题可涉民政、韬略、武艺等。无论贵贱,唯才是举。\"
见满朝默许,他又提出第二条新政:设三省六部。
中书省掌诏令拟草,门下省主政令复核,尚书省职在施行。三省互为制衡,防权臣擅政。
其下设六部:
吏部—官员铨选
户部—田赋税银
礼部—典仪科举
兵部—武备征调
刑部—律令刑罚
工部—土木工程
各部设尚书总领,侍郎辅之,分理朝政要务。
六部职司划分如下:
刑部执掌律令诉讼及京师重案裁断,主官为刑部尚书,辅佐官员为刑部侍郎。
工部统辖营建工程、匠籍管理、屯垦耕种及河渠疏浚,主官为工部尚书,辅佐官员为工部侍郎。
\"关于三省六部官员人选,大将军可有举荐?\"刘辩虽被伍奎的论述搅得思绪纷乱,但以他此刻的心智仍能洞悉伍奎意图——不过是要加强朝政把控,监视君权。他深知形势比人强,只得顺势接话。
\"房玄龄、王猛、荀攸三人可出任三省主官。员外郎暂不委任,待科举取士后再行遴选。\"
\"六部尚书及侍郎官职,就从现有朝臣中择优选任!\"
三省要职必须由心腹担任,至于六部官职,伍奎打算用来笼络其余朝臣。这些官员多是幽州本地豪族,势力错综复杂,当前应以怀柔为主,武力威慑为辅。
刘辩扫视殿中群臣,语气平淡:\"诸位可有异议?\"
\"臣等谨遵大将军安排!\"众臣异口同声应答。
刘辩颓然挥手,眼含郁色:\"既如此,变法诸事尽付大将军决断,朕岂有不准之理。\"
\"陛下圣明!\"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颂扬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