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2 / 2)

\"好个'一将功成万骨枯'!\"伍奎眸中精光闪动,\"他们不会白死,我必还天下太平盛世!\"

\"主公英明。\"房玄龄含笑拱手。

当夜伍奎传令三军拔营,践行诺言撤离徐州。诸侯联军既散,他亦需速赴幽州面见弘农王与何太后——或者说,大汉的另一位天子。

拂晓时分,三千铁骑卷尘北上。经琅琊、过北海、渡黄河,沿途秋毫无犯。非是西凉 ** 性,实乃伍奎不欲横生枝节。算来伍尚志应已护送弘农王抵蓟城,当务之急是尽快与何太后汇合。毕竟少帝年幼,日后朝堂仍需这位太后坐镇。

烈日当空,伍奎率领的西凉铁骑如狂风般掠过中山国无极县的官道。马蹄声震耳欲聋,卷起的黄土形成遮天蔽日的烟尘,惊得道旁林中的走兽四散奔逃,几只慌不择路的野兔竟窜入行军阵列,转眼就成了士兵们的战利品。

前方官道上,一架楠 ** 车正吱呀前行。驾车的老仆约莫五十出头,十余名护院家丁徒步随行,不时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忽然道旁灌木丛中窜出数十名面黄肌瘦的流民,手持木棍将马车团团围住,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拉车的枣红马。

\"速速下车!\"为首的流民嗓音嘶哑,举着木棍的双手却在微微发抖。

护卫们立即横刀出鞘,在马车四周结成防御阵型。经验老道的护卫长眯起眼睛——这伙人虽作山贼打扮,却连最基本的合围站位都漏洞百出。

车厢内,身着藕荷色罗裙的少女约莫二八年华,身旁七八岁的女童正掀起车帘一角。小女童肤若凝脂,那双点漆般的眸子此刻盈满惊惶:\"姐姐,是山贼!二姐说过他们专抢女子......\"

少女原本镇定的面容忽现苍白,纤指不自觉地绞紧了绣帕。此时官道南端突然传来闷雷般的震动,有眼尖的流民转头望去,只见地平线上腾起漫天烟尘,转瞬间就化作黑压压的骑兵洪流。

\"是官军!逃命啊!\"

流民们丢下棍棒作鸟兽散,眨眼间便消失在道旁密林中。

十余位护院武师面色骤变,虽想逃命,却不及铁骑迅捷,只得慌忙驱车避至道旁,为这支突然出现的铁骑让路,企盼能躲过灾祸。

转眼间数千铁骑已至跟前。

奔驰的军阵中分出两百轻骑,将四散逃窜的匪徒尽数驱回,重新围聚在马车周遭。那些匪徒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双腿抖如筛糠,几乎瘫软在地。

护院们亦是冷汗涔涔,握刀的手微微发颤。

待到数千铁骑形成合围却按兵不动,众人惊魂稍定。

车厢内,小姑娘又悄悄掀起帘缝,脆声道:\"大姐,是朝廷的铁骑呢。\"

女子瞥了眼旌旗,淡然道:\"是西凉军。\"

\"咦?\"小姑娘歪着头,\"有何不同?\"

\"朝廷铁骑分驻幽州、并州各地,皆可称汉军。而这西凉铁骑...\"女子顿了顿,\"是董丞相的嫡系。\"

正说着,军阵忽分,一员银鞍白马的年轻将领策马而出。

小姑娘眸子一亮,扯着姐姐衣袖:\"大姐快看!这位将军生得俊朗,年纪又轻,若能做我姐夫......\"

\"休要胡言!\"女子轻叱,耳根却微微泛红。

小姑娘吐舌掩帘。

伍奎勒马环视,见那些手持木棍、衣衫褴褛的匪徒瑟缩如鹌鹑,沉声喝问:\"见了本将为何奔逃?莫非是剪径匪类?\"

匪众愈发面如土色。几个蓬头妇人竟吓得昏厥过去。

为首的护院抱拳应答:\"将军明鉴,正是这些匪徒欲行不轨。幸得大军莅临惊退贼人,我等感激不尽。\"

伍奎目光扫过那些枯槁的面容——须发花白的老者,面黄肌瘦的妇孺,哪似凶恶匪徒?分明是走投无路的饥民。那一张张麻木的脸上,刻着盛世悲歌。

\"许褚听令!\"

\"末将在!\"

\"取些粮钱分与他们,劝其归乡耕种罢。\"

\"得令!\"

许褚当即下马分发钱粮。

车厢内响起小姑娘不满的嘀咕:\"怎可轻饶这些恶徒......\"

女子急忙捂住她的嘴,低声道:\"慎言!\"帷帐缝隙间,她的目光却久久停留在那位年轻将领身上。

数十名匪徒迅速被押走,伍奎的目光转向那辆马车。

\"车内何人?出来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