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
李隆基喃喃重复着,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起来。
他不动声色地审视着武惠妃,见她眼中只有纯粹的赞叹,并没有半分私心作祟的模样,李隆基略微放心了几分。
其实,哪怕武惠妃有私心,李隆基也不甚在意。
后宫妃嫔中,得势的妃子谁不去扶持自己的势力?
虽然武则天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但李隆基并不介意给武惠妃的弟弟们封一两个闲散职务,以示宠爱。
何况,他并非高宗。
“此人……倒是有些意思。”
李隆基缓缓开口,低吟道:
“霍去病乃天纵奇才,千古难觅。此子虽有些勇猛,可又岂能轻易比之霍去病?”
他虽然相信武府上有这么一个少年郎,但比之霍去病,恐怕有些不实。
十有八九是武惠妃觉得直接提拔武氏子弟会被朝臣阻击,这才想到去提拔一位远亲,以此来刺探朝臣的态度。
“妾当然知道冠军侯乃是千古无二的将军。”
武惠妃不慌不忙,依旧娇柔说道:
“昔年霍去病被汉武帝带在身边教导,这才成就了他封狼居胥的本事。”
“臣妾觉得,霍去病或许是天纵奇才,但能培养出像他这样的人,更是一位传奇。”
武惠妃笑靥如花,看着李隆基的目光熠熠闪烁,充斥着恰到好处的崇拜。
“陛下自登基以来,对外重振大唐天威,对内发展民生。
若再能发掘、培养出陛下你自己的霍去病,这岂不是一段君臣佳话?”
武惠妃时刻观察着李隆基的神色,见李隆基目光微微火热,有些意动,更添了一把火。
“臣妾观此子身上有股不同于他人的‘伟大魄力’,与史书所载少年霍去病的神韵,颇有几分相似!
雏鹰虽幼,未必不能搏击长空。
若能得遇像陛下这样的明主,好生磨砺培养……未必不能为陛下、为大唐贡献一份力量。”
武惠妃适时地住口。
不能说得太多,过犹不及。
她已经勾起了李隆基的兴致,哪怕现在李隆基不召见顾白,但种子已经种下,往后还有吹耳边风的机会。
但凡是一个有野心和抱负的帝王,绝对想要青史留名。
而帝王亲手培养名将,慧眼独具,颇具育才之德……如此诱惑,李隆基也会动心。
李隆基沉吟片刻,不再去看武惠妃。
他如何听不出武惠妃的意思。
提拔自家亲戚,这很正常。
但要提拔的是武氏子弟,而且还不是简单的提拔……
李隆基多少有些顾虑。
不过,武惠妃的切入点实在是太高明,太契合他内心深处那份超越前代帝王的雄心壮志。
他李隆基乃一代明君!
若他真能培养一位、几位大唐的卫青、霍去病,他未必不能重现太宗皇帝“天可汗”的荣光,甚至是超越!
李隆基很快就有了决定。
他不是高宗,更不是中宗。
高宗李治压制不了武则天,中宗李显压制不了韦后。
但他李隆基必然能够压制任何一位野心家。
况且,这顾白和武氏的渊源并不深。
若能在他手中崛起,那便是完完全全的“天子门生”,李家之臣,而非武家之徒!
当然,直接提拔是不可能的。
他得试一试这位神似少年霍去病的顾白究竟有没有真本事。
“呵…”
李隆基忽然轻笑一声,打破了沉默。
“既然云儿如此看他,那朕就见一见他。
若这顾白真是可造之材,朕自当不拘一格。”
“三郎圣明!”
武惠妃盈盈一拜,更添了几分依恋与娇柔。
李隆基此刻兴致盎然,既有美人在怀的春动,又有即将获得一名可造之材的期待。
但武惠妃却是不敢主动请求李隆基今晚去她那里过夜,今天她被顾白折腾的够呛,已经乏累了。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心中竟然开始嫌弃、排斥起了李隆基。
不一会,武惠妃就以身体乏累回寝宫休息去了。
寝宫中,
武惠妃看着铜镜中眼角眉梢残留的几分慵懒的春情,揉了揉肚子,心情复杂。
“顾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