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章 1538.命运的惯性(1 / 2)

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止现世在翻天覆地,尸魂界的某个角落,同样焕然一新。

南78区戌吊,四十年前只有如撒豆般四处分散隐居的流魂,与横行无忌的暴力团。二十年前则只能算是数个村子扩张毗邻后自然形成的小镇。

现如今,则已经是常驻人口超过十万的工业化城镇了。

除了大规模的工业,离开城区后,放眼望去皆是满眼绿色,除了漫山的燃木林,就是遍野的农田。

大片未被田垄切割的农田间,影影绰绰的农民们手持小型农机,戴着斗笠挺着腰板叼着烟卷,显得相当轻松。

不过依然有人时不时会弯腰操作什么。因为这些小型农机无一例外,都用一根软管连接着埋在地下的灵子风管道探出地面的细长支管。

从灵子热动厂一路输送过来的灵子风,不仅滋润着这些农田,也为这些小型农机提供动力源。

唯一的不便就是,操作者要小心农机刀具切断软管。

据说大田原的电池厂在满足技术开发局与佣兵公会的需求后,已经开始公开销售灵子电池了。但农机厂那群工程师大爷,要开发出可以使用灵子电池的小型农机,只怕他们还有得等。

可即便如此,有了这些小型农机的加持,戌吊23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依然让外面的贵族与商人看红了眼。

但没有出口市场,工程师们对改良工作只会更加怠慢,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无法出口,并非因为外面的贵族们不喜欢。

所有外来者看到这些农机是如何工作后,都只有一个念头:自家佃农也要用上这东西!

但在得知这东西需要一座灵子热动厂与大批昂贵的灵铁管道作配套后,那些人就望而却步了。

这种规模的投资,只有实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戌吊用得上,那些贵族家的佃农耕作一百年都回不了本。

就像工后教育说的,再先进的生产力,没有与之匹配的生产关系,也只是一堆昂贵的废铜烂铁。

社会科学院那些拗口的说法,整个戌吊没几个人能听懂。不过给几个身边的例子,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例如规模化种植的净絮棉,放在戌吊,就是人人都能穿得起、用得上棉制品;放在其他区,就是麻农裁缝纷纷破产饿死。

当然这种领悟也是非常局限的,广大居民依然无法真正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

但他们起码能充分认识到一点:放眼整个流魂街,只有戌吊23区,才能实现当下的生活,其他地区学都学不来。

至于为什么学不来,大家就众说纷纭了。有人说是因为他们没有乔木先生,有人则认为是因为没有公有制,还有人觉得还是其他区种得不够多。

但不管怎么说,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工后教育的深入,更随着越来越多现世魂魄的加入,戌吊居民们的认知,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进步。

而这种进步,一旦离开戌吊23区,就会瞬间随着那些硬化路面、漫山林木一起瞬间消失。仿佛戌吊23区与整个尸魂界,完全是两个毫无关联的世界。

事实也确实如此。其他区域的贵族对戌吊的部分产品趋之若鹜,但在其他领域,则视其如洪水猛兽。越是接近戌吊的区域,贵族们就越是对戌吊严防死守,生怕自家农奴被“污染”,仿佛戌吊上居住的不是整,而是一大群虚。

根本原因还是他们无法接受一片没有贵族统治的贫瘠之地,竟然能过得比膏腴的小数区更加富足。

如果不是他们自己都一屁股烂账,只怕这些贵族早就命令护廷十三队将这片“流魂街的罪恶之源”摧毁殆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