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博假死脱身后,这么多年来,倒是有大半时间都藏身于少林寺中,暗中盗取少林藏经阁内的武学秘笈。
多年下来,除了那七十二绝技之首的《易筋经》外,他早已把剩余的绝技尽数盗取,并悉数录了副本。
但他藏身于少林寺中时,也曾暗中听得一些僧人说起,七十二绝技不可尽练。一来是各人精力有限,毕生只钻研一门,都未必能够练到绝顶,本就学不了太多;二来则是练多了,必有些危害。
毕竟七十二绝技中,有偏阳刚的,有偏阴柔的,有的擅于以拙破巧,有的则长于变化取胜,本就有相互冲突之处。
但慕容博自忖资质过人,别人不能尽练,未必代表他也不能,还是想要把七十二绝技全都融会贯通,化为自身武学。
何况他就算不能尽学,也可用来培养手下亲信高手,还能拣选其中可速成的用以练兵,于他还是大有用处。所以最终还是把藏经阁内能够寻获的少林秘技,尽皆录了副本,他自己也学了好几门。
后来他遇到吐蕃国的一位少年高僧鸠摩智,不但天赋过人,亦悟性奇佳,年纪轻轻便已练就了一身绝学。
慕容博与鸠摩智结交后,发现鸠摩智的武学天赋与聪明颖悟,立即想到个主意,将自己所录的少林七十二绝技副本,尽数赠给了鸠摩智。一是想拿鸠摩智当个试验品,看鸠摩智全练了后,是不是真有什么后患;二来则可让鸠摩智和少林结怨,借以挑拨吐蕃和大宋争斗。
至于七十二绝技的副本,他自然不止有一套。反正不是他慕容家的武功绝学,他送的也丝毫不心疼。
而且鸠摩智的武功与天赋,也让慕容博心中有所忌惮。万一鸠摩智以后真练出了问题,便也等于是他无声无息间除了将来的一患。
他却不知,鸠摩智暗中偷学到了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仗着小无相功的威力,却是能将七十二绝技尽皆催动,也是个开挂的。
鸠摩智如果不是后来从游坦之手里得到《易筋经》后,强练这门少林绝技之首,未必能把自己练出问题,走火入魔。
因为他虽然遍学了少林绝技,内力的根基却全都是小无相功,并没有相应去练七十二绝技的内力,自然不会有所冲突。
虽然看似都练了,但内功却始终是精纯的小无相功。无论使哪门绝技,都是以小无相功推动,等于是只练了七十二绝技的招式。
但最后鸠摩智强练《易筋经》这本佛门神功,便与属于道家的小无相功起了冲突。
慕容博虽然没有练全七十二绝技,但也学了有三十多门。尽管其中大半他也只是学其中的外功招式,且少林七十二绝技中,也并非每门都能附带练出内力,有的纯就是外功招式。
但因他所学甚多,还是练了有六、七门附带内功的精深绝学。这些少林绝技,他初练时尚不觉如何,反而觉着每一门都精深奥秘,为之沉迷钻研。
渐渐越练越多,越练越深后,他发现从大约十年前开始,自己的武功便开始出了问题,似乎有走火入魔之兆。
每日的清晨、正午、子夜三时,他足少阳胆经上的左右两处“阳白穴”、任脉上的“廉泉穴”,以及督脉上的“风府穴”,总会有针刺之痛。每日三次,绝不会少一次。
而且从十年前的微微刺痛,发展到现在,已经是成了有若万针攒刺,每回发作,甚至都让他痛不欲生,有如受刑。即便是他,也不禁会痛的死去活来,嘶吼惨叫。
这些年来,他也试过求医问药,甚至自己钻研医书,但全都无用。发作之时,只要一运内功,针刺之痛更是深入骨髓。每一发作,就像是死上一回一般。一日之中,还要连死三次。
眼下天已入夜,虽然距离子夜时分还早,但他可不能真拖到那时候再行脱身。真到近了子时,那可就晚了。
若是被这陆天涯以及飞狐司人等给拖下去,一旦他那隐疾发作起来,自己都痛的死去活来,痛不欲生,哪里还有还手反抗之力,必然被这些人得逞。
此时他与陆天涯之间的交手极快,才这般想罢,已经又复拼斗了十多招。
慕容博在打斗之余,早已把周边瞧的一清二楚。何况他本就比陆天涯等人及飞狐司众人早到聚香楼,自然早有留意这座酒楼的布局,知道后门在何处。
此时他手中招式忽然一变,又换了种武功,使的乃是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大韦陀杵”。韦陀乃是佛门里的护法天神,也被称做韦陀菩萨、韦陀尊者,通常都是一个手持金刚杵,身着甲胄的将领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