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笑傲天龙,问道诸天 > 第35章 偏殿叙话 半夜敲门

第35章 偏殿叙话 半夜敲门(1 / 2)

此时确实已到了晚膳时间,李秋水本也有打算留陆天涯一起用晚膳,现在也不过是多加了个李清露。

当下待两人话落后,李秋水便下令移驾偏殿,并命人传膳。

凭陆天涯眼下的身份,无论内侍,还是医师,其实都是没资格跟李秋水这位太妃与李清露这位公主一起用膳的。

好在这祖孙俩本就不是那么讲规矩的人,更别说李秋水与陆天涯的关系更加非同一般。

而李清露此时因正欲向陆天涯了解那海外扶余国的风物,对此也是全不在意。反而认为陆天涯跟她们一起用晚膳正好,可以在饭桌上边吃边聊。

在李秋水的瑶华宫内,自然是全由她作主,她既已决定,旁人更无说话的份儿。而且作为其亲信的任秋雁、冯嬷嬷、刘总管三人,也都已猜到陆天涯与李秋水之间的真正关系,自然更不会多话。

一起到得旁边偏殿后,陆天涯但见这偏殿里摆着一张差不多有丈许长的长条餐桌,应该就是专门用来吃饭的。

在唐以前,用餐礼仪上,尤其是上层社会中,基本都是延续自周礼的分席就餐制。也就是用餐时每人面前都摆张小桌,上菜时每张桌上都上同样的食物,各人在自己席上单独用餐。

虽然吃的一样,却并不合坐在一起。但从唐朝开始,就已经出现与普及开了合席制,就是大家都在一张桌上吃饭,所有人围桌而坐。

这就已经跟一直延续到现代的吃饭方式没区别了,虽然上层社会中还有不少保持着分席制,但下层百姓中却已是全面普及。到眼下的宋朝时期,合席制更是已经成了主流。

而合席就餐本就是源自游牧民族中大家坐一起吃饭,没那么多讲究,一起吃也热闹。这也是南北朝时期,胡人入主中原带来的习惯。

西夏本就是胡人国度,对这方面也就更没那么多讲究了。除非正式场合,或招待外宾等会采用分席制外,皇室里平日用饭,也基本都是合席一起吃。

李秋水命移驾偏后,任秋雁便早一步派人点亮了偏殿灯火。待他们进来后,早已是灯火通明。

当下李秋水当仁不让地坐了上首主位,然后让李清露坐了她左手边,陆天涯坐她右手边。

三人坐下不久,便见得一群小内侍鱼贯而入,流水般地送上来各色菜品。宫女们则贴心地送上热手帕,先让他们净手,然后在旁边服侍着倒酒夹菜。

不过待所有酒菜上齐后,李秋水却是没让这些寻常的宫女、太监多留,全部遣散而去,只留了任秋雁与李清露身旁的晓蕾这两个亲信在旁。

李清露还很热情大方地遣了小蕾去服侍照顾陆天涯,给他倒酒夹菜,她这边则由任秋雁兼顾代劳了。

陆天涯虽连道不敢地推拒,而且他本身也不习惯被人服侍,但却不过李清露热情,便也只好生受了。

席间谈论,李清露自然是好奇地向陆天涯问起他那海外扶余国的各种风物,与中土各国有何不同。

陆天涯便捡选了现代世界一些能说的东西,稍加改改,或有些干脆照般,向李秋水、李清露祖孙俩讲述。

许多现代科技化、智能化的东西,自然是都去了。比如电脑、手机、通讯、网络这些,还有各种先进电器,以及汽车、火车、飞机这些交通工具等。

这些实在太过先进与超前,便是讲了,李秋水等人也理解不了,而且他也不想透露太多。

所以他基本上还是以对照明朝为模版,又掺杂了些蒸汽时代的科学技术等,果然弄了个蒸汽朋克版的大明。

至于风土人情、海岛风貌、特色民俗等,陆天涯就参照下他在现代世界去过的东南亚等国风情,也稍加改改,掺杂一起。

尽管他最后讲出来的,大部分都是编的,有许多魔改内容,似是而非。但却也都是基于现实基础,有原型参考。所以哪怕他好多都是瞎编乱造,但有这些真实的原型基础,听来却还是有板有眼,让李秋水等人都感觉越听越加信服。

都认为海外不知多么遥远的一座大岛,果然有这么一个扶余(明)国,也当真是唐初的那个虬髯客远走海外所创,一直延续至今。

哪怕是李秋水更加清楚陆天涯的根底,知道他确实是被股大风刮来的。但这个海外扶余国的出身,应该是不假的。也是因为这个扶余国与中土相隔数百年不通消息,所以许多发展也就大为有异。

甚至就连改国号之后发起的那所谓“新学运动”,把故老传承的许多文字都改了,更加简化,以方便书写。就连书写顺序也改了竖排为横排,并将从右到左的读写习惯改成了从左到右。

李秋水与李清露听罢这点后,这才明白为何陆天涯身上那块胸卡上的文字许多都似是而非,排列顺序也是完全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