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海外大明国(1 / 2)

“原来陛下竟也是这般无所不知,见闻广博!那宋朝的皇帝我不曾识得,怕是不如陛下的。”

陆天涯听罢,又立即奉承了句,然后接道:“扶余国距离中土甚远,自我朝太祖皇帝立国起,距今已是数百年不通消息。因此虽仍是华夏苗裔,但分家数百年,各般传承便难免有所谬误。”

“一百多年前,我国洪武皇帝将国号改立为‘明’,取‘日月为明’之意,正所谓‘日月所照,皆为华夏’。我八岁那年,那时是我大明永乐二十三年。”

“永乐皇帝张榜贴文,欲招集我朝各行各业诸般人等,组成一支船队,远渡大洋,重履中土。意在与中土王朝交流学习,重学我华夏传承正朔,正本清源。”

李乾顺听到此处,点头道:“这洪武皇帝与永乐皇帝倒皆是明君所为,‘明’这个国号也取得甚好,比扶余好百倍不止。没想到这虬髯客所创之国传承不绝,竟至如今,国运比唐还要久远。”

陆天涯笑道:“那扶余岛国土著,无甚教化,国土又小,出不了什么英雄人物,自是远不如我中土远矣。中土历代英雄辈出,便也免不了有这般群雄逐鹿格局。”

李乾顺笑道:“此言甚是,如今三国鼎立,皆有混一天下之志,但无奈另两国也各有英雄人物辈出,以致互有胜负,棋逢对手,谁也奈何不得谁,便只能暂时维持眼下局面。”

他说罢抬首望天,很想畅谈一番自己的远大抱负。但再一瞧陆天涯,觉着跟这个海外小国之民,似乎也说不着。而且眼下正在太妃书房外,他目前尚连自己母亲的控制都还未摆脱,更遑论其他了。

想到这里,不禁有些怅然地摇头一叹,然后向陆天涯摆手说道:“你继续说吧,想必你也是加入了这支船队,才能如今到得中土。”

陆天涯道:“陛下果然明鉴。小的是随家父一起登船的,家父自幼读圣贤书,久慕中土文化。得此机会,便揭榜应募,还带了小的一起,想要带我在中土游历,增长见闻。”

说到此处,他沉声一叹:“但不想此次出海,大为不顺,竟在海上遭了海难,船毁人亡。”

“家父带着我抱了块破船板浮海而逃,那船板甚小,只能容我一人安坐,家父泡在海中七日七夜,最终也不幸亡故,只剩我一人漂到岸上。待我醒来,才知已致中土。一船数百人,最后竟只剩我一人。”

说到最后,他终于积攒到情绪,悲声而哭。尤其想到穿越过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去。如果回不去,便要跟父母永隔,父母也等于没了他这个儿子,更加气氛上来,悲上心头。

李乾顺等人见他哭的十分伤心,情真意切,一时都不疑他所言。

陆天涯哭了片刻,抹抹眼泪,向李乾顺行礼道:“小的失礼了,还请陛下勿怪!”

“无妨,此乃人之常情,也正说明你孝顺!”李乾顺摆手不在意。

陆天涯吸了下鼻子,接着道:“小的一人流落中土,人小言微,所言便无人肯信,皆嗤之以鼻,视为无稽之谈。”

“小的身无分文,只能一路乞讨而行。因不知中土地理,也只能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稍及年长,有了些力气,便四处打些零工。数月前,我应征到一家镖局当趟子手,随着镖队来西,嗯,大夏送货,但不想在边境遭了匪人,我胡乱逃命,便逃到了大夏境内。”

“当时与匪人相搏,还不幸伤了身子。”说到这里,陆天涯故作伤心与不忍直视地瞄了眼身下,“后幸得太妃娘娘微服出游,见我可怜,才救了小的一命,并将我带进宫中,赏了口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