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淞沪之战打的两败俱伤,日本这些军头肯定不敢私自往南京推进,而是稳固新占领的地盘开始舔伤口,等到恢复了一定实力再向南京方面进军。
【12月1日,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了大陆第八号令,确定了陆海军协同攻占南京的方案,同时调整华中方面军指挥序列,松井石根担任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接替上海派遣军司令,日军各部队开始准备向南京进攻。】
【而国府方面,常校长自11月中旬开始,连续三次召开高级幕僚会议,参会者包括何应钦、白崇禧、刘斐等,主要讨论要不要固守南京等问题。刘斐认为,日军在陆海空协同下,对南京形成立体包围之势,而己方部队在淞沪损失过大,尚未恢复战力,所以应避免在南京与日军决战,建议在南京做象征性抵抗,然后主动撤退。】
【白崇禧等人则表示认同。】
【常校长虽然对刘斐的说法表示肯定,但是在如何守的问题上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仍有通过国际外交来解决中日战争的意图,一方面期待九国公约各国的调停,另一方面又通过德国政府与日本方面进行和谈。】
【接着第二次会议,时任训练总监的唐生智主张固守南京,他认为南京是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孙先生在天之灵?到了第三次会议,常校长支持唐生智的意见,最终决定短期固守南京的方针。】
【但是在指挥官的问题上,参会人员皆沉默不语,唯唐生智自告奋勇地表示,愿坚守南京,誓与南京城共存亡。】
【虽然按照唐生智自己的说法,常校长曾在私下里对他表示,南京城不是他守,就是自己守,为此他也只能答应下来,但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之后一直主张对日持久抗战,可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表现却不尽人意,致使对唐生智的评价众说纷纭。】
【11月19日,常校长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并决定迁都重庆,同时将统帅部迁往武汉作为抗战指挥中心。】
【11月20日,卫戍司令部发布戒严令,南京地区开始进入战时状态,并陆续从第三战区和第七战区抽调部队加强南京防线。截止到12月初左右,南京卫戍军的指挥序列下辖第二军团、第六十六军、七十一军、七十二军、七十四军、七十八军、八十三军以及中央教导总队和南京宪兵队等,总计大概14个师左右。】
【而由于在战前国府就已经在南京周边修建了永久性国防工事,因此防御战线主要有两部分构成,第一线外围阵地,由大胜关至龙潭一线构成。】
【具体部署为,72军负责江宁镇至大圣关一带的侧翼防务。】
【74军负责牛首山至淳化之间的防务,并在秣陵关和湖熟镇前方构筑阵地。】
【66军负责淳化以西到伏牛山一带的阵地,并向句容附近派出前进部队。】
【83军负责龙潭一线京沪铁路之防务。】
【第二军团由武汉抵达后,卫戍司令长官部又命83军将战线推进到镇江丹阳附近。】
【第二军团接替龙潭一线的房屋。第二线以雨花台至乌龙山之间为预备阵地,主要由第36、88师以及教导总队担当防御任务。】
【12月初,当中国军队各部陆续抵达预定阵地之时,日军主力开发动攻势。】
【松井石根计划第十军从12月3日开始,其主力攻击芜湖、栗水方向中国军队的防线。上海派遣军则沿着句容公路推进,其目的是集合两个军的大部分主力,从正面突破中国军队防线,然后再用两个师团之兵力分别从镇江和芜湖迂回至浦口,从三个方向切断南京守军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