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影视编辑器 > 第2161章 追求天仙

第2161章 追求天仙(1 / 2)

2015年的日历即将翻过最后一页。

瑞士庄园的书房里,壁炉里的火焰噼啪作响,映照着苏宁沉静的面容。

《秦良玉》接下来的戏份都交给了孔生导演,毕竟自己每天的事情真的是非常庞杂。

此时,他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窗外银装素裹的阿尔卑斯山景,脑海中回顾着这波澜壮阔的一年。

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年时间转瞬即逝。

但对于苏宁和他的商业帝国而言,2015年,是足以载入史册的战略决胜年,是他在多个关键领域同时落下重子,并取得决定性优势的一年。

“老板,这是天工汽车的年度财报摘要。”阿福的声音通过加密线路传来,难掩兴奋,“‘乔凡娜A’累计交付突破二十五万辆,订单排期已到明年六月。‘乔凡娜APs’开启预售首周,全球订单破十万!我们在杭州的超级工厂已经启动二期扩建,完成后年产能可突破五十万辆!”

苏宁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弧度。

天工汽车,不仅仅是一家车企的成功,更是他利用工业空间技术,将超前理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完美证明。

它像一柄锋利的战刀,硬生生在传统燃油车的坚固壁垒上,劈开了一条属于电动智能汽车的康庄大道。

“告诉雷布斯,”苏宁指示道,“明年的品牌宣传,要突出‘科技普惠’,我们要让‘天工’成为智能出行的代名词。”

“是!老板,只是雷布斯有些不择手段,我担心会被营销所反噬。”

“这是肯定的!雷布斯如今的策略不过是豢养品牌粉丝,出事也是早晚的事情。”

“那老板你为什么不阻止?”

“因为我对天工汽车有信心!乔凡娜的优质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这倒也是。”

“阿福,既然我们决定启用雷布斯,自然是要为他的行为兜底。”

“明白!老板,我会一直暗中盯着他的。”

……

与此同时,在文化阵地上,“光怪陆离”同样战果辉煌。

陈晓君在国际长途里的汇报紧随而至:“苏总,《新潜伏》平均收视率锁定年度前三,网络播放量突破50亿次。《琅琊榜》更不用说已经成为现象级作品,二轮、三轮播放权均创下新高。更重要的是凭借这两部剧,我们已经彻底在精品剧领域站稳了脚跟,拿下了行业话语权。”

苏宁清晰地记得《琅琊榜》播出时,誉王与霓凰郡主引发的全民讨论。

这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一种文化影响力的渗透。

通过荧屏,他塑造的角色和传递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数以亿计的观众。

“《秦良玉》的拍摄要加快,”苏宁叮嘱,“我们要用这部戏,奠定在历史正剧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

“明白。”

“过几天回国,我给你带了限量款的包包和香水。”

“哼!我才不稀罕!还是给琳姐和你的那个桃姐姐好了。”

“嘿嘿,都有!我一向可都是一视同仁的。”

“呸!渣男。”

而最让苏宁感到布局深远的,却是一个在今年九月份才正式上线,看似与汽车、影视毫不相干的互联网项目——拼多多。

他的思绪回到了2014年初,在那间同样位于杭州的办公室里,他与拼多多创始人黄征进行的那场关键对话。

当时,黄征带着他的商业计划书,阐述着“社交电商”与“低价拼团”的理念。

在场的其他投资人都面露疑虑,认为模式过于下沉,利润空间有限。

唯有苏宁,看到了其中蕴含的颠覆性能量。

他当时对黄征说:“黄总,你的模式,瞄准的是一个被主流电商长期忽略的、最为广袤的‘下沉市场’。这不是缝隙,这是一片蓝海。通过社交裂变获取流量,成本极低;聚焦高频次、低价格的日常消费品,能快速起量。一旦用户规模和消费习惯养成,这个平台的潜力是无限的。”

于是他当场拍板,大宁资本领投了拼多多,成为了拼多多最大的控制股东,并利用自身的媒体资源和战略视野,为拼多多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关键助力。

如今,仅仅上线数月,拼多多的用户增长曲线已经呈现出爆发态势,那种通过社交关系链病毒式传播的威力,正初步显现。

“苏先生,黄征刚刚汇报,”负责互联网投资的副总裁在电话里说,“拼多多季度用户增长超过300%,虽然目前还在亏损换市场阶段,但增长势头非常恐怖,完全符合您之前的预判。”

苏宁轻轻“嗯”了一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拼多多,将是他未来在互联网消费领域埋下的一枚重要棋子,它与天工汽车(高端制造)、光怪陆离(文化内容)构成了一个奇妙的三角支撑,覆盖了实体、文化、消费这三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书房重归宁静。

苏宁端起一杯红酒,轻轻摇晃。

这一年,他左手握着“天工汽车”这把实体产业的利刃,右手握着“光怪陆离”这柄文化影响力的权杖,而口袋里,还揣着“拼多多”这颗即将引爆下沉市场的惊雷。

接下来进入2016年还会有更加牛逼的抖音,所以未来的世界注定是属于自己和大宁的。

从实体制造到精神文化,再到互联网消费,他的商业帝国已然勾勒出清晰而庞大的轮廓,彼此呼应,相互赋能。

他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目光深邃。

2015年的辉煌,仅仅是一个开始。

他知道,更广阔的世界,正等待着他去征服,去重塑。

“时代的浪潮,终究是顺着我指引的方向奔流了。”他低声自语,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窗外,新年的钟声仿佛已在遥远的未来敲响,预示着一段更加波澜壮阔的征程。

……

大宁资本瑞士总部办公室里,苏宁刚审阅完天工汽车明年的技术路线图,桌上的保密通讯器便响起了轻柔的嗡鸣。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一个国内的加密号码,属于刘一菲。

他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一个清澈又带着几分熟悉感的女声,背景音里隐约有夜风拂过的声音。

“苏总,没打扰您休息吧?”刘一菲的声音礼貌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一菲?”苏宁有些意外,调整了一下坐姿,语气平和,“还没有。国内现在应该是凌晨了,你这个时间打来,有急事?”

“倒也不算急事,”刘一菲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刚刚收到正式的通知,我们……我们合作的那部《大江大河》,被定为央视八套明年的开年大戏了。”

这个消息让苏宁眉梢微挑。

央视开年大戏,这意味着最高的播出平台和巨大的曝光度,对任何演员和制作方而言都是极高的荣誉。

“是吗?这是个好消息。”苏宁的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愉悦,“宋运辉和梁思申,要在全国人民面前接受检验了。”

“是啊……”刘一菲的回应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想到明年一开年,就能看到宋运辉在屏幕上搞技术改革,而梁思申也从国外学成归来……感觉挺奇妙的。”

她话锋微妙地一转,语气变得更加轻柔,却也更加正式:“说起来,苏总,还没正式恭喜您呢。今年……您真是取得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成绩。”

这句恭喜,听起来简单,但苏宁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复杂心绪。

他这一年太过耀眼,天工汽车的横空出世,《琅琊榜》、《新潜伏》的霸屏,任何一个成就都足以让同行仰望。

“哦?恭喜我什么?”苏宁故意问道带着一丝玩味,想听听她具体会怎么说。

“方方面面。”刘一菲轻笑一声,那笑声里听不出太多喜悦,更像是一种无奈的叹服,“天工汽车,现在街上都能看到广告了,听说一车难求。《琅琊榜》的誉王,更是深入人心。还有……嗯,陈晓君同学的霓凰郡主,可是惊艳了很多人呢。”

她特意提到了陈晓君,语气平淡,却像是在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小石子。

苏宁没有接陈晓君这个话题,他知道这是刘一菲话语里隐藏的试探。

他只是淡然回应:“运气不错,加上团队努力而已。倒是《大江大河》能上开年档,离不开咱们所有主创人员的用心。”

他将话题拉回到工作上:“开年大戏的关注度和压力都会更大,宣传期可能会比较辛苦,你要做好准备。”

“我明白。”刘一菲也恢复了专业口吻,“台里和剧组已经在筹备宣传方案了。希望……希望我们演的宋运辉和梁思申,不会让观众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