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科幻次元 > 影视编辑器 > 第2171章 蒙学老师

第2171章 蒙学老师(1 / 2)

嘉靖四十三年九月庚子,当裕王府中门洞开的那个雨夜,整座王府在短暂的寂静后,陷入了克制的沸腾之中。

产房外的廊下,侍女太监们个个面带喜色,却都小心翼翼地压抑着声响,生怕惊扰了刚刚诞下世子的王妃。

朱载坖站在廊下,任由秋雨打湿衣袍,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产房的方向。

“王爷,小世子眉眼像极了您。”老嬷嬷将襁褓递到朱载坖手中时,声音都在发颤。

朱载坖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个小小的生命,指尖竟有些发抖。

他低头凝视着婴儿红润的面庞,久久不语,忽然转身大步向祠堂走去。

“开祠堂(宗庙)!”

祠堂内烛火通明,列祖列宗的牌位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朱载坖抱着婴孩跪在蒲团上,声音哽咽却清晰:

“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载坖敬告:大明国祚有继了!”

他的额头抵在冰冷的青砖上,肩头微微颤动。

随侍在门外的老太监忍不住抬手拭泪,这位向来沉稳的亲王,何曾有过如此失态的时刻。

片刻后,朱载坖整理好衣冠,唤来侍立在廊下的苏宁:

“苏先生,”他的声音已经恢复了平静,却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孤欲请先生兼掌世子典仪,教导翊钧读书明理。不知先生可愿担此重任?”

苏宁深深一揖:“臣,定不负王爷重托。”

他从袖中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贺礼,并非金银玉器,而是一本亲手装订的《三字经》蒙学注本。

书页用的是上好的宣纸,墨迹工整清晰,每一页都做了详尽的注解。

“这是臣为小世子准备的蒙学读本。”苏宁双手奉上。

朱载坖接过书册,轻轻翻开。

就在书页翻动间,他敏锐地察觉到苏宁的期许。

苏宁适时上前,指着窗外连绵的秋雨,语带双关:

“臣闻世子降世之时,西山曾有霞光如龙,虽在雨中,仍难掩其华。正所谓潜龙在渊,终将腾云致雨。”

朱载坖的目光在笺纸与窗外雨幕间流转,最终定格在怀中婴孩安睡的容颜上。

他轻轻握住世子的小手,低声道:

“先生说得是。这场雨,下得正是时候。”

祠堂外的雨声渐密,仿佛在为这番对话伴奏。

而在西苑精舍的方向,一道闪电突然划破夜空,照亮了紫禁城层层叠叠的殿宇。

……

嘉靖四十三年的这个秋夜,严府书房内的烛火燃至三更。

“翊钧!竟是‘翊’字辈!”严世蕃猛地将手中的霁红茶盏摔在地上,名贵的瓷片与暗红的茶汤四溅开来,“当年太子出生,老道士都未曾赐下这般殊荣!”

他肥胖的身躯在烛光下剧烈起伏,独眼中闪着骇人的凶光。

幕僚们垂首屏息,无人敢在这时触他的霉头。

一个青衣幕僚小心翼翼地呈上密报:“东厂刚来的消息,裕王府新设世子典仪所,那个苏宁兼领典仪官,每日出入王府如履平地……”

“又是那个写蚕丝诗的寒门子!”严世蕃一把抓过密报,獠笑在烛光下显得格外狰狞,“好个徐阶,好个裕王!这是要借着世子,在朝中培植羽翼了。”

他在房中疾走数步,突然停下:“找个由头,就说南京国子监的旧档需要翰林院派人整理,让这个苏宁去南京待上一年半载!”

“妙计!”幕僚连忙奉承,“南京虽是陪都,这一去,世子典仪的实权自然就……”

话音未落,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严府管家躬身入内,神色异常凝重:“老爷,宫里刚传出的消息——今日陛下在丹房,突然问侍奉的丹童:‘听说裕王家的小儿啼声特别洪亮?’”

严世蕃脸色骤变:“皇上怎会突然问起这个?”

“更奇怪的是,”管家压低声音,“当夜司礼监就传出两道旨意:一是赐世子长命金锁,二是命龙虎山张天师亲自为世子卜算八字。”

书房内顿时一片死寂。

幕僚们面面相觑,皇上向来对皇孙淡漠,此番举动实在反常。

严世蕃缓缓坐回太师椅,独眼眯成一条缝:“皇上这是……在敲打我们啊。”

他挥手屏退众人,独自对着一室烛火沉思。

窗外秋风呼啸,吹得窗纸哗哗作响。

许久,他提起狼毫,在宣纸上缓缓写下一个“钧”字,墨迹在灯下仿佛淌着血光。

“传话下去,”他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低语,“我们的事,暂缓。”

与此同时,裕王府内,朱载坖正对着御赐的金锁出神。

苏宁侍立在一旁,轻声道:“陛下此举,意味深长。”

朱载坖抚摸着金锁上精致的云纹,喃喃道:“父皇这是告诉满朝文武,朕很喜欢这个孙子。”

……

嘉靖四十三年的初冬,裕王府世子的满月宴,成了满朝文武心照不宣的战场。

这一日,王府中门大开,宾客如织。

严党的贺礼最先送到,一个镶满红蓝宝石的赤金项圈,在阳光下耀眼夺目,引得众人啧啧称奇。

项圈内侧刻着“福寿绵长”四字,落款竟是严嵩。

“严阁老真是疼爱世子。”几个官员围着项圈,语带深意地交换着眼神。

未几,徐阶的贺礼也到了。

出乎众人意料,竟只是个简朴的方竹雕笔筒,竹节上刻着几枝疏竹,寓意“竹报平安”。

唯有细心之人才能发现,竹节处暗藏玄机,刻着“节节高升”的微雕。

裕王朱载坖端坐主位,将两件贺礼并排放在案上,笑而不语。

正当宾客们争相瞻仰世子时,乳母怀中的小翊钧忽然伸出小手,精准地抓住了侍立在旁的苏宁的衣带,紧紧攥住不放。

满座皆惊。

朱载坖见状大笑,声震屋瓦:“好钧儿!小小年纪就知谁是真学士!”

这话一出,严世蕃脸色顿时铁青。

他冷哼一声,当场拂袖而去,连告辞的场面话都省了。

几个严党官员面面相觑,只得匆匆跟上。

宴席散去后,侍女特意来请苏宁:“王妃请苏典仪一叙。”

在内堂,李氏王妃端坐屏风后,声音温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听闻苏典仪博览群书,通晓海运舆图。他日世子开蒙,或可教他观星辨航之术?”

苏宁垂首应诺:“臣谨遵王妃懿旨。”

屏风后静默片刻,又传来王妃的声音:“近来读《郑和航海图》,见有‘顺风相送’之语。想来这海上的风,比起朝堂的风,或许更知时节。”

苏宁心中雪亮,这哪里是要教世子观星,分明是裕王系在未雨绸缪,布局海上退路。

只见他深深一揖:“臣必当尽心竭力,让世子明晓天地经纬。”

退出内堂时,苏宁在廊下遇见等候多时的张居正。

两人并肩而行,张居正低声道:“安邦,今日世子这一抓,明日就要传遍京城了。”

苏宁却是望着严世蕃离去的方向,轻声道:“这一抓,抓得好,让我和严家都没有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