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朕的江山,画风不对 > 第168章 教育体系的改革

第168章 教育体系的改革(2 / 2)

他还让《大周公报》用整版篇幅报道,详细描述这些“小发明”如何能应用于农田灌溉、夜间照明和纺织效率提升,将其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起来。

其次,他下令,今后朝廷工部和地方官府招募胥吏、工匠,特别是在新兴的灵气产业相关岗位,需优先录用通过“格物”、“符文”等新学考核者,并给予优厚待遇。这一导向性的政策,如同指挥棒,让许多原本观望的平民家庭看到了除科举之外的另一条“通天梯”。

一些家境贫寒、科举无望的年轻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些能更快谋得生计的“实学”。

真正的转机,来自民间自发的力量。在江南纺织重镇苏锦城,几家大型布庄的东家,在见识了灵能驱动纺织机的效率后,敏锐地意识到未来的竞争关键在于技术。

他们联合出资,创办了第一所民办的“苏锦灵机技术学堂”,专门培养能操作、维护甚至改进灵能纺织机的技工。学徒不仅免学费,还提供食宿,学成后直接进入布庄工作,薪资远高于普通织工。

这一模式迅速被其他行业的商会模仿。矿场需要懂得操作灵能破碎机和矿灯维护的工人,船运公司需要能维修灵能助推器的技工……市场的需求,成为了最强大的推动力。

无数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涌入这些新兴的职业学堂。他们或许不懂高深的经义,但灵巧的双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新兴的产业中找到了立足之地。

一天傍晚,周玄微服出宫,信步来到京郊一所新设立的官办职业技术学堂外。透过窗户,他看到里面灯火通明,一群年纪不一的工匠正围着一位老师,聚精会神地学习如何用特制的刻刀在金属构件上绘制标准的加固符文。

那些专注而充满希望的脸庞,在灵能灯的光芒下显得格外生动。

陪同的内侍低声感慨:“陛下,这些匠人,以往怕是难登大雅之堂。”

周玄微微一笑,摇了摇头,目光深远:“你错了。他们手中握着的,才是真正通往未来的钥匙。科举选拔的是治理天下的人才,而他们,是创造天下繁荣的基石。你看,星星之火,已经点燃了。”

他仿佛看到,在这些简陋的学堂里,正孕育着一股足以颠覆传统社会结构的力量。一股由知识、技能和市场需求共同驱动的,更为磅礴的洪流。

教育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产业的需求,更是在悄然重塑整个帝国的未来。这条路注定漫长,但种子已经播下,生机已然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