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怀瑾,光绪十五年(1889年)生于天津一个家道中落的官宦之家。
其父曾是直隶总督府颇有见识的幕僚,因卷入政争而失势,郁郁而终。
家境的骤变,让年仅十五岁的沈怀瑾早早尝尽世态炎凉。
他未曾继承显赫的爵位,却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时局的敏锐洞察力和一套错综复杂的官场人脉图谱。
为维持生计,他曾在码头上做过记账先生,在洋行里当过跑街,甚至与运河漕帮、天津青皮都打过交道。
这段混迹于三教九流的经历,磨掉了他身上可能的书生意气,却淬炼出他圆通手腕和识人辨事的火眼金睛。
他深知光鲜表象下的暗流如何涌动,也明白在这华洋杂处、龙蛇混杂的津门,信息与关系才是真正的硬通货。
当林砚的势力开始向外延伸,需要在北方最重要的出海口天津建立一个坚固的支点时,沈怀瑾这份独特的履历,让他进入了核心视野。
经过一番不为人知的考察,他被委以重任,执掌情报处天津分部,代号:守护者。
名义上,他是津沽商会的理事,经营着看似合法的进出口贸易;
暗地里,他是维系山西对外生命线的守护者。
领航者公司相关的物资——从最初的与英国怡和洋行合作购买的蒸汽卡车等矿山设备、德国礼和洋行的炼钢设备、青岛拆除的设备输入,到后来的工业品、军需品,乃至如今愈发重要的轮胎和医疗物资输出,绝大部分都需通过天津港。
确保这条动脉的绝对安全和顺畅,是天津分部的首要使命,也是沈怀瑾肩上最重的担子。
为此,原情报处在此投入了远超其他地区的力量。
分部下属不仅拥有专门负责港口、海关、航运公司的行动组,更通过多年经营,将触角延伸至港务局、税务司、电报局、铁路调度等关键部门的中下层。
许多职员在不知不觉中,已身处同一阵营,在关键时刻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已做到了对天津当局的深度渗透。
除了沈怀瑾明面上的贸易行,分部还直接或间接控制着四个规模不等的赌场、两家涉外宾馆、一条覆盖海河运输的物流公司,以及那家声名在外的蓝珊瑚酒吧。
这些产业不仅是经费来源,更是编织情报网络、实施引导转化的核心节点。
分部拥有一支精干的行动队,成员背景复杂,既有江湖好手,也有退役军警,装备精良,负责处理硬性威胁和清除障碍。
同时,通过利益捆绑和转化,与本地几个有影响力的帮派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使其成为在外围提供打探消息、制造事端、干扰对手的辅助力量。
用武力来保障分部的安全,解决对分部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势力和人员。
在过去数次通往西班牙的物资转运中,这张网络经受了考验,并证明了其价值。
第一次运输主要以一万一千辆自行车、一万只军用卡车轮胎等货物。
这时一次任务重点是测试通道安全性。
情报处提前疏通了海关关节,确保了货物快速验放,并利用帮派势力,劝退了几伙试图敲诈勒索的地痞,过程平稳。
第二次运输:开始涉及医疗药品,特别是磺胺。
引起了某个欧洲国家商务代表的注意,试图探查货源。
分部巧妙利用控制的酒吧,制造了一起商业间谍丑闻,牵扯了该代表的精力,并让其在赌场欠下巨额债务,最终使其灰溜溜离开天津。
第三次运输:规模扩大,引起了日本特务机关总部的初步关注。
当时尚在任的前课长吉田正一派出了调查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