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451章 狼烟散尽,北疆破晓

第451章 狼烟散尽,北疆破晓(1 / 2)

持续数月的剿匪战役,进入了最为繁重却也至关重要的扫尾阶段。

一座座临时设立的收容点里,人满为患。

大小匪帮俘虏的匪徒,加上后期零散投降的人员,总数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万人,远超之前情报统计的。

这些曾经桀骜不驯的亡命徒,此刻大多目光呆滞、衣衫褴褛,在晋军士兵冰冷枪口的看守下,排队登记,接受初步的搜查和甄别。

张树帜站在一处大型收容点的外围高地上,看着

仗打完了,处理这些俘虏的压力却丝毫不轻。

这时,一队风尘仆仆却精气神十足的人马来到了他的指挥部,为首者正是情报处长林大虎。

“张旅长,辛苦!”林大虎拱手,脸上带着一丝完成任务式的轻松,“我前来接手这批俘虏。”

张树帜迎了上去,指着远处的收容点:“林处长,人都在这儿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接下来可就辛苦你们情报处了。”

林大虎目光扫过收容点,眼神锐利如鹰:“放心,到了大同,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我们会好好招待,把他们肚子里的那点东西,连同他们那身匪气,都好好炼一炼。”

他随即下令跟随而来的、身着特殊制服的情报处押解部队开始分批接收俘虏,登记造册,准备将他们押往大同。

送走林大虎,张树帜没有时间休整。

根据大同指挥部的最新命令,绥远基本肃清后,剿匪的铁拳要继续向北挥动。

他与奉命前来的忻州旅旅长林飞杨在他的指挥部会面了。

林飞杨比张树帜年轻许多,脸上还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锐气,但眼神中已有了历经战火磨炼的沉稳。

他对着张树帜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张旅长,忻州旅林飞杨奉命报到,听候调遣!”

言语间对这位老将充满尊敬。

张树帜回礼,拍了拍他的肩膀:“飞杨,不必多礼。你在交界处打得漂亮,口袋阵扎得结实!接下来,咱们老少配,还得继续往北推。”

他拉着林飞杨走到沙盘前,手指划向绥远以北更广阔的蒙古地域。

“绥远是稳了,但蒙古那边,漠北狼、天鹰部那些家伙,听说咱们在绥远动真格的,现在估计是惊弓之鸟,要么想负隅顽抗,要么就想往更深的漠北或是西边跑。”

张树帜的语气变得凝重,“少爷的意思,是让我们两旅联合,组成北进兵团,以绥远为基地,向蒙古方向持续清剿,不给这些残匪喘息之机,也不能让他们流窜出去继续为祸,或者被别的势力利用。”

林飞杨盯着沙盘上标注的蒙古匪帮势力,眼中战意升腾:“旅座,您下命令吧!怎么打?我们忻州旅保证当好先锋!”

张树帜点点头,对于林飞杨的积极性很满意:“不急。蒙古地广人稀,不同于绥远。我们不能再用分兵驱赶、预设口袋的办法了,那样容易扑空,也容易被敌人利用纵深周旋。”

他沉吟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构想:

“我意,我们两旅合兵一处,采取梳篦战术。以强大的野战兵力为核心,配属足够的骑兵和骆驼队,保障后勤和机动。像梳子一样,从东向西,划定区域,稳步推进,清剿一片,巩固一片。”

他具体解释道:“飞艇和金雕负责大范围侦察,发现匪群聚集地或重要据点,我们便集中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扑过去,力求歼灭。

对于小股流匪,则由骑兵部队进行追击扫荡。

每清理完一个区域,留下必要兵力建立临时兵站和哨所,并与后续跟进的政务人员配合,安抚当地零散的牧民,宣示主权,建立最基本的秩序。

这样一步步压过去,虽然慢,但扎实,让土匪无处藏身,也无法获得补给。”

林飞杨仔细听着,频频点头:“旅座高见!这样确实最稳妥,避免孤军深入被敌人利用地形偷袭。我们步步为营,就像滚雪球一样,把安全区域越滚越大,把土匪的活动空间越压越小!”

“没错!”张树帜赞许道,“此外,要特别注意与石头旅的配合。他在蒙古纵深动作很大,我们这边压过去,很可能把残匪赶向他那边,或者逼得他们向石头旅靠拢,正好让他以逸待劳,聚而歼之。空中通信要保持畅通,及时协同。”

方案既定,两旅立刻开始了紧张的联合行动准备。

士兵们擦拭武器,检查装备,后勤部门忙着调配更多的骆驼、马匹和适应漠北环境的物资。

绥远城再次忙碌起来,但这次的目标,是北方那片更加苍茫的土地。

数日后,一支兵力雄厚、步骑炮协同、后勤保障绵长的北进兵团,从绥远誓师出发。

张树帜与林飞杨并辔而行,身后是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的队伍。

铁流滚滚,向着蒙古高原的腹地,坚定地推进。

每一天,部队都像一道移动的铜墙铁壁,向前平行推进十数里,然后扎营,建立临时哨所和补给点,派出小股骑兵和侦察兵向两侧及前方扇形搜索,如同梳子的齿牙,细细梳理着每一片草场、每一道山丘、每一处可能藏人的沟壑。

对于残存的匪徒而言,噩梦开始了。

漠北狼残部的二当家,人称秃鹫的巴特尔,此刻正蜷缩在一个狭窄的风蚀岩洞里,透过石缝,惊恐地望着远处地平线上那缓缓移动的、如同蚁群般的晋军队列。

他身边只剩下不到五十个弟兄,个个面黄肌瘦,眼神里充满了血丝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