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府中问策(1 / 2)

翌日上午,林砚正在书房对照着地图批阅几份来自大同前线的工程进度报告,门外便传来了勤务人员恭敬的通报声:“砚哥儿,省府来人,阎长官请您过府一叙。”

林砚笔尖微微一顿,随即放下。

阎长官在这个时间点相邀,必然与近日纷乱复杂的国内局势有关。

他应了一声,换上一身略显正式的青灰色小长衫,便随来人出了门。

阎长官的官邸戒备明显比以往森严了许多,穿着新式军装的卫兵目光锐利,透着一股临战前的肃杀之气。

穿过几重院落,林砚被引至一间僻静的书房。

阎长官正背对着门口,站在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前,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他听到脚步声转过身,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与焦虑,见到林砚,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砚哥儿来了,快坐。”

“阎伯伯。”林砚依礼称呼,在一旁的红木椅上坐下,姿态从容。

侍从奉上茶便悄然退下,书房里只剩下他们二人。

阎长官深吸一口气,也没过多寒暄,直接切入正题,语气沉重:

“砚哥儿,如今的局势,你是知道的。袁项城一倒,北京城里乱成了一锅粥,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愈演愈烈,各地督军拥兵自重,相互攻讦。张勋那个辫帅带着他的定武军盘踞徐州,也不知打的什么主意。南边就更不用提了。”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山西的位置:

“咱们山西,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如今又有了些家底。这几天,说客都快把我这门槛踏破了!有代表黎元洪来的,有替段祺瑞游说的,甚至还有暗示我可以出来主持大局的!都想着把我拉下水,把这潭水搅得更浑!”

阎长官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林砚,那目光里有困惑,有野心,但更多的是一种举棋不定的煎熬:

“砚哥儿,你说,这盘棋,咱们山西,到底该如何落子?是静观其变,还是趁机也下一注?”

林砚静静地听着,小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却没有喝。

“阎伯伯,”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您这是,身在局中,心乱了。”

阎长官一怔。

林砚放下茶杯,目光清亮如泉:“还记得,当年定下的方略吗?”

不等阎长官回答,他便一字一句地清晰说道:“广集粮,缓称王。”

“如今,长治战略粮库已有532万吨的小麦,可以供全省军民食用两年,可以说勉强实现了广集粮的目标”

林砚自问自答,“太原、长治、晋城,工业初具雏形。

钢铁、粮食、军械,我们确实有了些底气。

但,缓称王呢?

我们连第一阶段目标:真正实现山西内部的军政统一,肃清所有障碍,将三晋之地彻底打造如铁桶一般。

预计要在年底全部完成目标,勉强算是初步进展。

所以根基,远未称得上牢固。”

他的手指在空中虚划,指向北方:

“而我们早已议定的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向北,再向北!

利用欧战方酣,列强无暇东顾,沙俄自身难保之天赐良机,向绥远、蒙古方向拓展生存空间,夺取至关重要的煤炭、铁矿、畜产资源,为我工业巨兽提供永不枯竭的养分,为我们打造一个纵深的、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才刚刚开始!

大同的钢厂才打下地基,通往草原的道路才修了一半!”

林砚的声音不高,却句句如锤,敲在阎长官的心上:

“此刻若是被中枢的乱局吸引,贸然率兵出晋,参与那无谓的权力倾轧,我们将得到什么?

或许是一顶虚无缥缈的高官帽子,或许是几块贫瘠土地的管理权。

但我们将失去什么?

我们将失去这千载难逢的、向北发展的战略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