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群商汇聚太原城(1 / 2)

先施公司马副理的成功签约,如同在已沸腾的油锅里又泼入一瓢冷水,瞬间让领航者自行车代理权的争夺战达到了白热化。

消息不知通过何种渠道,飞快地在已抵达太原和正在路上的商人圈子里传开。

“听说了吗?上海先施都来了!直接拿下了上海总代!”

“何止!听说人家一口气下了这个数的订单!”有人神秘地比划着五个手指。

“连先施都这么看好,这买卖肯定差不了!”

“快!快给家里发电报,让再多调些款子过来!咱们也得抢下一城来!”

一时间,太原城内几家稍上档次的旅店,如正太饭店、山西大饭店等,骤然间人满为患。

操着天南地北口音、穿着绸缎长衫或洋装西服的商人们,携着秘书、账房、随从,纷纷涌入这座古老的城池。

他们的目标空前一致——领航者机械制造公司。

太原城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全国商贸的一个临时焦点。

这些商人,个个都是人精。

他们到了太原,并不急于直接去工业区或公司堵门,而是各显神通,八仙过海般先活动起来:

有的先去拜会山西本地的旧友或生意伙伴,打听虚实,探听风声,了解领航者和晋兴的真正底细。

有的则更为直接,找到银行销售科职员的门路,试图私下约见,许以好处,希望能提前拿到内部消息或占得先机。

还有的更绝,直接跑到顾家、甚至是一些与林家沾亲带故的旁支远亲府上投帖拜访,希望能走通“夫人路线”或“乡谊路线”。

更有些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更高层——试图通过关系,希望能得到阎锡山身边人的只言片语,或者至少让省府方面知道自己的实力和诚意。

太原城的茶馆、酒肆、饭店,这些日子生意格外兴隆,几乎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商业情报交换站。空气中弥漫着烟草、茶酒和各地方言混合的气息,谈论的话题三句不离自行车、代理权、保证金。

“老弟,听说汉口那边也有人来了?是哪家字号?”

“可不是嘛,和昌的刘老板,昨天到的,胃口不小,盯着两湖呢!”

“两湖?那得多少保证金?听说门槛不低啊!”

“谁知道呢,反正这趟水是越来越浑了,就看谁本事大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商潮”,领航者公司上下,在经历了最初的忙乱后,迅速在林砚和苏婉贞的坐镇指挥下,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销售科全员取消休假,三班倒接待潮水般的咨询和拜访。

他们严格按照林砚的指示,对所有探询者一律发放统一印制的、制作精美的产品画册和代理政策摘要,但绝口不提具体名额和条件,只强调择优合作。

公司的接待流程迅速标准化:所有正式提出代理申请并通过初步筛选的商人,都会获得一份正式的参观邀请函,凭函在指定时间到工业区集合,乘坐公司统一安排的大轿车(临时租用并改装了多辆卡车)前往参观。

于是,每日在工业区门口,都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群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大商人,像学生春游一样,排队登上略显简陋的卡车,怀着好奇、审视、期待的心情,前往那片轰鸣的厂房。

车间参观路线被精心设计过,既能展示生产线的现代化和产品的优良品质,又不会涉及真正的核心技术区域。

统一的讲解员经过培训,言辞得体,数据准确。

参观结束后,便是集中的商务说明会。

由销售科长亲自出面,详细介绍代理政策、保证金数额、年度任务、双方权责。那不算便宜的保证金和颇具挑战性的销售任务,让一部分实力稍逊的商人暗自咋舌,开始犹豫。

但更多有实力的商人,眼中反而燃起了更强的斗志——门槛越高,意味着利润可能越丰厚,且能筛掉更多竞争者!

说明会后,便是紧张的单独洽谈环节。

销售科设立了多个临时洽谈室,苏婉贞和林砚则坐镇最大的会议室,亲自接见那些实力最雄厚、意向最强烈的大区域代理商候选人。

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博弈激烈。

商人们竭力争取更优惠的条件、更宽松的条款。

苏婉贞和林砚则坚守底线,寸土必争,但同时也能灵活地在广告支持、供货顺序、市场保护等方面给予适当承诺,显示出极高的专业度和诚信度。

在这片商业热浪之下,林大虎的情报网络也高速运转起来。

他手下的人混迹于各色商人之中,倾听谈话,观察举止,仔细甄别着哪些是真心实意来做生意的,哪些可能背景复杂、另有所图。

一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代理权或者打探技术机密的行为,被悄然记录并及时阻止。

太原城,这座古老的省城,从未如此密集地汇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业资本和精明头脑。

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金钱与机遇的味道。

黄包车夫们发现,这些日子拉的客人给的赏钱都格外大方;饭庄老板笑着数着流水;旅店掌柜忙着腾挪房间……

所有人都隐隐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因为一家工厂、一款产品,发生着某种深刻而积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