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是个难得的晴朗冬日,正是外出活动的好天气。
一大早,顾云菲就兴奋得坐立难安,不停地催促着姐姐。
那两辆专门为她们订制的、闪烁着暖黄色金属光泽的小自行车,早已在顾府的车库里擦拭得锃亮,如同两位整装待发的小小骑士。
林砚如约来到顾府门口时,顾云菲已经推着她那辆小车在门口来回溜达了,小脸上洋溢着迫不及待的笑容。
顾云嘉则文静地站在一旁,手扶着自己的车把,眼神里也充满了期待。
“林砚,你快点儿!太阳都要晒屁股啦!”顾云菲远远看见他就喊了起来。
林砚笑了笑,自己也推着一辆同款的小车——这是二舅苏承业“顺手”给他做的(本卷11章)。
三个孩子,三辆造型别致、金光闪闪的小自行车,并排站在顾府门前的巷子里,已然成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都检查过了吗?气足不足?刹车灵不灵?”林砚还是习惯性地问了一句。
“检查过啦!都好着呢!”顾云菲拍着车座,她已经能很熟练地上下车和慢速骑行了。
“嗯,都好的。”顾云嘉也点头确认,她学得慢些,但更加稳妥。
“那好,我们出发。去汾河边,那边路平些,人也少。”林砚制定了路线。
三个孩子跨上各自的坐骑,清脆的车铃声响起,犹如出巢的雏鸟,欢快地驶出了巷子,汇入了太原城上午的人流车马之中。
果然如林砚所料,他们这个组合立刻引起了小小的骚动!
在这个人力车、马车和骡车仍是主流的时代,自行车本就是稀罕物。
而如此小巧、造型新颖、还闪着独特金属光泽的小自行车,更是见所未见!
再加上骑车的三个孩子个个粉雕玉琢,衣着光鲜,尤其是那对一模一样、漂亮得扎眼的双胞胎姐妹,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哎哟!快看那车!咋那么小?还金灿灿的!”
“这是谁家娃娃?这车可真稀罕!”
“瞅瞅,骑得还挺稳当!”
路边的行人纷纷驻足侧目,小贩忘了吆喝,车夫也勒慢了缰绳,投来惊奇和羡慕的目光。
甚至有小孩子追着他们的车跑,嘴里哇哇叫着。
顾云菲对此很是受用,昂着小脑袋,骑得更起劲了,偶尔还故意摇摇铃铛,引来更多的注视。
顾云嘉则稍微有些害羞,脸颊微红,但嘴角也是上扬的。
林砚倒是淡定,目视前方,仿佛周围的议论都与他无关,只是偶尔用眼神余光扫视四周,确保安全。
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周围,一张无形的保护网早已悄然张开。
几个穿着普通棉袄、像是进城赶集的老农,不远不近地辍在后面,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人群;路边一个摆摊修理烟袋的小贩,手上忙活着,耳朵却支棱着,注意着一切异常声响;更远处的屋顶上,或许正有锐利的目光通过望远镜,交叉覆盖着他们行进的路线……
这些都是林大虎安排的护卫,伪装得天衣无缝。
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万无一失,却又绝不能打扰到三位小主人的兴致。
甚至当有好奇的人想靠得太近时,总会“恰好”被人流挡住,或者被某个“问路的”缠住。
越靠近城外,道路越发开阔,行人也逐渐稀少。
冬日的汾河,水量不大,河滩裸露,岸边生长着枯黄的芦苇,在风中摇曳。一条沿着河岸的土路还算平坦,正是练习骑行的好地方。
“哇!这里好宽敞!”顾云菲欢呼一声,用力一蹬,加速冲了出去,洒下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一开始还骑得磕磕绊绊,摔了两跤,好在河滩土软,她又穿得厚实,拍拍屁股又爬起来,咯咯笑着继续骑,很快就掌握了窍门,开始加速,银铃般的笑声洒了一路。
她已经完全掌握了技巧,开始享受速度带来的快感。
顾云嘉也放松下来,小心翼翼地加速,感受着耳边掠过的风声,文静的小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林砚跟在她们身边,时而并行,时而稍微领先,时而又落后一点照看着。
他看着两女欢快的身影,听着她们开心的笑声,连日来忙于各种事务的紧绷神经,也渐渐松弛下来。
阳光洒在河面上,泛起碎金般的光芒,也勾勒出三个无忧无虑骑行的少年身影。
车轮碾过路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合着风声与笑声,构成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画面。
偶尔有路过河边的农人或渔夫,看到这奇特的“金车”和开心的孩子,都会露出淳朴而善意的笑容。
顾云菲甚至尝试着放开一只手,或者站起来蹬车,吓得顾云嘉连连惊呼:“菲儿!小心点!”
“没事儿!你看我的!”顾云菲反而更来劲了。
林砚笑了笑,并未阻止。他知道顾云菲的运动神经足够好。
三个孩子骑着车,在这片无人的河滩上尽情撒欢。
“嘉嘉!林砚!你们快来追我呀!”
“菲儿你慢点!小心石头!”
顾云嘉文静些,但也享受着这种自由驰骋的感觉,风吹起她的发梢,带来河水清冽的气息。她偶尔会停下来,看看河边那些奇形怪状的冰凌,或者被惊起的飞鸟。
林砚则骑得不紧不慢,时而跟在顾云菲后面照应一下,时而骑到顾云嘉身边并行一段。他的目光不仅享受着眼前的欢乐,也会习惯性地扫过四周的地形,评估着土质的软硬、河岸的坡度——这几乎是他的本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