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青年火花(1 / 2)

秋日的阳光透过晋兴银行太原分行会议厅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厅内气氛热烈,与窗外悠闲的周末景致截然不同。

这里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交流会——晋兴银行青年创业资助项目季度进展汇报会。

与会者不再是长衫马褂的老派商人,而是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又带着几分紧张和兴奋的面孔。

他们中有的穿着略显宽大的学生装,有的则是熨烫得笔挺的洋派西装,正是数月前那些怀揣梦想、向苏婉贞递上名片的年轻人。

苏婉贞端坐主位,气质依旧干练优雅,但眉宇间比面对老练商人时多了几分温和与鼓励。

她的身旁,坐着林砚,他今天光明正大的逃课了。

他年纪虽小,但在座的年轻人却无一人敢小觑他——关于这位林家“小先生”的种种传闻,早已在他们太原的经济小圈子里悄然流传。

会议开始,首先站起来汇报的,是振兴化学工业社的牵头人,一位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化工专业学生,名叫陈其渊。

他脸上早没了最初的书生意气和茫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经过实践洗礼后的沉稳与自信。

“苏行长,林……林先生,”他略显紧张地调整了一下领结,开始汇报,“承蒙银行资助并组织,我等上月前往晋城枯树林钢铁基地,实地观摩了德国的大型炼焦炉及化产回收设备,受益匪浅,茅塞顿开!”

他的语气激动起来:“我等原先只知煤可炼焦,却不知其副产品如此丰富珍贵!焦炉煤气、煤焦油、粗苯、氨水,每一样都是宝!以往大多废弃,实乃暴殄天物!”

他拿出一份简单的报告:“观摩归来,我等团队经过反复论证,已调整方向。我等认为,与其好高骛远试图独立建炼焦厂,不如先依托枯树林基地现有规模,专注于煤焦油的分馏与深加工!从中提取酚、萘、蒽等基础化工原料,这些是染料、医药、炸药乃至未来塑料工业不可或缺的基石!市场极大!”

他目光灼灼:“此举可变废为宝,创造巨大价值。我等已草拟一份技术合作建议书,恳请银行及领航者公司予以考虑!”

苏婉贞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能看到年轻人从空中楼阁的理想落到实地,找到切实可行的切入点,这正是她设立这个资助项目的初衷。

她侧头与身旁的助理低声交代了几句,显然是让记录下这个提案,后续与枯树林基地对接。

接下来发言的,是太原无线电器材研习所的几位青年。他们的情况又有所不同。

为首的是一位略带羞涩却眼神明亮的青年,名叫方念远,曾在上海读过电机课程。

“我们……我们小组,目前已整体并入领航者公司通讯技术实验室。”

他说话还有些磕绊,但内容却令人振奋,“在公司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下,我们已成功仿制出性能更稳定的矿石收音机,灵敏度有所提升。但更重要的是……”

他深吸一口气,压抑着兴奋:

“我们正在实验室条件下,尝试绕制更精密的线圈,改良检波器材料,并参考国外期刊,尝试设计电子管放大电路!虽然距离实用还很远,但方向已经明确!苏行长提供的德律风根公司电子管样品,给了我们极大启发!我们的目标是,最终能制造出小型化、灵敏度更高的军用和民用无线电报机!”

他们的项目,已从单打独斗的研习所,正式汇入了领航者公司这艘大船的研发体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资源支持,步伐坚实而快速。

最后汇报的是三晋新式农具推广公司的几位。

他们的经历最具戏剧性。

负责人是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年轻人,名叫赵根柱,像是从田间地头走来,言语也最为朴实。

“苏行长,俺们从长治工业区参观回来了。”他嗓门洪亮,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看了领航者机械厂那些大机器……铣床、刨床、还有那水压机,俺们才知道,俺们那点手艺,弄出来的犁铧打谷机,就是小孩过家家!”

他脸上没有气馁,反而充满了豁然开朗的兴奋:“俺们几个商量好了,自个儿搞不成气候!俺们想明白了,俺们这点本事,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入领航者公司!俺们熟悉庄稼活,知道老乡需要啥,俺们可以去开发部,给那些工程师老师傅们打下手,琢磨怎么把机器弄得更好用、更便宜!让咱山西的老百姓都能用上!”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几个同样出身的伙伴都用力点头。

他们的梦想从未改变——让农人更省力,让田地多打粮。

只是他们找到了更能实现这个梦想的舞台。

苏婉贞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这三个团队,走上了三条不同的路:一个找到了细分领域的合作契机,一个融入了大型研发体系,一个则选择加入公司成为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