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从民国种田开始科技兴国 > 第363章 真正的枯树林矿山数据

第363章 真正的枯树林矿山数据(1 / 2)

小会议室内,林砚从椅子上滑下来,他没有丝毫停留,走出了会议室。

他径直走向了基地总调度办公室。

那里,苏承业正对着墙上巨大的生产进度表和人手分配图,眉头紧锁,手中的铅笔无意识地在名单上划动着。

德方的正式撤离,意味着从此刻起,所有的压力、所有的责任,将毫无缓冲地压在他和所有中方人员的肩上。

“二舅。”林砚的声音在门口响起,不高,却清晰地传入苏承业耳中。

苏承业猛地回过神,看到门口的小小身影,脸上立刻堆起笑容:“砚哥儿,你怎么来了?这边乱糟糟的……”

“来看看。”林砚走进办公室,目光扫过墙上的图表,“德国的顾问团都走了?”

“嗯,交割完了。”苏承业叹了口气,揉了揉眉心,“这心里,一下子空落落的,像是靠山突然没了。虽说这大半年咱们的人没日没夜地学,可真到了自己挑大梁的时候,我这心还是吊在嗓子眼。设备是好设备,可毕竟是洋人的东西,精贵得很,万一哪个环节……”

“我们的人,掌握得怎么样了?”林砚打断了他的焦虑,直接问道。他走到那张巨大的图表前,仰头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岗位。

提到这个,苏承业精神稍振,他拿起一份厚厚的名册:

“要说掌握,这几个月逼下来,进步是真不小!高炉、平炉、轧机这些核心岗位,陈志远、李振邦他们这几个汉阳来的老手,带着最机灵的那批学徒,基本都能独立操作了。日常巡检、常见故障排除,心里也算有底。德国人留下的规程,吴文渊他们带着翻译组没日没夜地啃,都快翻烂了,重要部分都译成了中文,人手一册。”

他顿了顿,语气又沉重下来:“但是!最深的那层窗户纸,还没捅破。设备内部最精密的构造,比如平炉的蓄热室格子砖设计、大型蒸汽轮机转子的动平衡校正、自动控制仪表里的核心机簧,这些东西,德国人教的是怎么用、怎么保养,但为什么这么设计,里面的门道,他们捂得严实。还有,最要命的是零件!一旦哪个关键部件坏了,咱们连仿都仿不出来!只能眼巴巴等着天价的洋零件,还得看人家脸色、等漫长的船期!”

林砚安静地听着,手指在名单上缓缓划过,最终停在了学徒名单那一栏。上面有刘铁柱、王栓子、李石头的名字。

“够了。”林砚轻轻吐出两个字。

“够了?”苏承业一愣。

“能独立操作,能维护,能按规程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现阶段就足够了。”

林砚转过身,看向苏承业,眼神清亮而笃定,“二舅,接下来,有两件事要立刻办。”

苏承业神色一凛,知道这才是外甥来找他的真正目的:“你说。”

“第一,”林砚的声音平稳却不容置疑,“基地目前生产的所有产品——生铁锭、钢坯、以及未来轧制出的型材,全部入库封存。暂时不对外大规模销售。”

“什么?”苏承业大吃一惊,几乎跳起来,“砚哥儿!这怎么行?咱们投入这么大,欠着德国洋行和债券那么多钱,就指着出货回款呢!库房里堆满了,资金链要是断了,那可是塌天的大事!”

“价格很快就会翻倍。”林砚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现金流找晋兴银行支持,你自己跟我妈去说。”

苏承业张了张嘴,看着外甥那双洞悉一切的眼睛,后面所有关于风险、成本、压力的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他想起林砚那些从未出错的判断,想起那十万套蜂窝煤炉的订单,想起他不知用何方法让汉斯·克虏伯那样的人物都俯首帖耳,一股莫名的信心压倒了理智的担忧。他重重一点头:“好!销售暂缓!”

“第二件事,”林砚的目光再次投向名单,特别是那些晋城学徒的名字,“立刻以协会和公司的名义,把晋城铁业协会里,所有手艺最好、最有灵气、最肯钻牛角尖的老师傅,全部集中起来。不分铺子,打破门户之见。”

“集中起来?做什么?”

“攻关,仿制。”林砚吐出四个字,却重若千钧,“就以我们现有的设备为蓝本。高炉的冷壁板、热风阀、平炉的换向装置、轧机的齿轮箱、甚至蒸汽机上的一颗特种螺栓,把备用零件,或者磨损报废的旧件,拆下来!分发给这些老师傅!”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刀:“告诉他们,不要怕弄坏,不要怕失败。用一年的时间,就用他们手里的锤子、錾子、锉刀,用他们的眼睛和手,结合基地里的机床和淬火炉,给我把这些零件的每一个尺寸、每一条纹路、每一种材料特性,都吃透!仿制出来!”

“目标不是一模一样,而是功能替代!性能要达到原件的八成以上,而且要能我们自己批量生产!”

林砚的声音斩钉截铁,“一年之内,我要看到第一批合格的、我们晋城自己仿制出来的所有零件!就从最简单的开始,但必须做出来!”

苏承业彻底明白了林砚的意图,只觉得一股热血猛地冲上头顶,呼吸都急促起来。

这是要挖掉洋技术的根,要把命脉攥在自己手里!

这想法太大胆,太疯狂!

但一想到那些老师傅们被逼到绝境时爆发出的狠劲和智慧,一想到仓库里那些断了货就可能导致停产的天价德国零件,他浑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好!好!好!”苏承业连说三个好字,眼睛发光,“我明天就去办!不,今天下午就去!把晋城最好的打铁佬、锉刀匠、淬火老师傅全都请来!成立机械研究局!基地里的机床、量具,对他们全部开放!材料管够!我就不信,咱们晋城老匠人的手,就搓不出那些洋零件!”

林砚点了点头,对于二舅的执行力,他从不怀疑。

“这件事,和囤货一样,高度保密。对外只说是研究改进工艺。”林砚最后叮嘱道。

“明白!”苏承业重重一拍大腿,脸上的疲惫和焦虑早已被兴奋和斗志取代,“娘的,以前是求着洋人卖零件,以后老子要让他们看看,啥叫中国匠人的本事!”

这时林砚从怀中取出一个薄薄的、以厚油纸仔细封存的文件袋,将其递给了仍沉浸在兴奋中的苏承业。

“二舅,还有这个。看完记牢,然后烧掉。”林砚的声音压得很低,神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苏承业一愣,接过文件袋,触手感觉里面是几页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