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瑞雪,仿佛给整个林家村披上了一层吉祥的纱衣。积雪尚未化尽,新村里却已热闹非凡。
粉墙黛瓦间,除了林姓族人固有的淳朴年味,更平添了几分属于新村民的热闹、新奇,以及一种小心翼翼的归属感。
两万多人,五千余户!
这是何等庞大的人群!他们来自不同的村镇,操着各异的乡音,带着各自的习俗和经历,如同百川归海,汇聚到了林家村这面新立的旗帜下。
春节,这个最讲究团圆与归属的节日,就成了融合最好的催化剂。而推动这融合巨轮的,正是族长林广福。
老爷子深知其中关窍。
融合不是简单的聚居,是心要贴在一起。他放弃了往年只在林氏祠堂主持祭祖的惯例,将仪式扩大到了村中心的广场上。
正月初二,祭祖祈福。
广场上人头攒动。巨大的香案上供奉着林家先祖牌位,两侧则悬挂着象征新村民主要来源地的几面简易标识旗。
林广福身着庄重的深色棉袍,站在香案前,声音洪亮,穿透寒冽的空气:
“列祖列宗在上!林氏族人及新归乡亲父老在此!
今日祭祖,一为告慰先祖,林家村枝繁叶茂,根基渐固;二为祈福新年,风调雨顺,人丁安康;三为告禀天地,今有潞安、泽州、沁州等地乡亲,与吾林氏族人同签功德契,共垦十万亩荒山,同饮一渠水,共卫一方土!
自此,皆是林家村人!望先祖庇佑,天地共鉴,吾等同心同德,共建家园!”
这番祭词,字字千钧。
它明确宣告了新村民不再是外人,而是与林氏族人一样,通过功德契建立了紧密联系,共享家园与未来的自己人!
许多新村民,尤其是年长者,听着这庄重的宣告,看着那代表自己故土的旗帜与林氏先祖同列,眼眶不由得湿润了。那份漂泊无依的惶恐,在这一刻似乎找到了安放之处。
祭祖之后,便是盛大的社火游行。这不再是林氏族人的独角戏。
社火游村,百艺交融。
游行队伍浩浩荡荡,打头的是林氏族人传统的舞龙舞狮,锣鼓喧天,气势磅礴。紧随其后的,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队伍——一支由新村民中擅长杂耍、旱船、高跷的能人组成的表演队!
来自泽州的汉子踩着近两米的高跷,扮成八仙过海,摇摇晃晃却妙趣横生;潞安的姑娘们划着五彩旱船,唱着婉转的家乡小调;沁州的老艺人带着几个半大孩子,表演着惊险的二鬼摔跤和顶幡,引来阵阵惊呼和喝彩。
林广福特意安排队伍穿行新村的所有区域,尤其是新村民聚居的片区。
孩子们兴奋地追着队伍跑,新老村民混杂在一起,指指点点,议论纷纷,笑声不断。林氏的老人看着新奇的表演,啧啧称奇;新村民看着林氏那威武的龙狮,也感受到了深厚底蕴带来的震撼。共同的喝彩声,无形中拉近了距离。
拜年串门,温情互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