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扫尘祭灶的忙碌刚过,新村的宁静便被另一种充满生趣的喧闹取代。
村中心的学堂前,几张宽大的条案一字排开,成了临时的文墨工坊。
阳光难得地穿透冬日的薄云,洒在粉白洁净的墙面上,映衬着那逐渐铺展开的、鲜艳夺目的中国红,将年节的喜庆烘托得淋漓尽致。
学堂的孙先生是当仁不让的主力。
这位须发皆白的老夫子,此刻精神矍铄,正襟危坐于案前,饱蘸浓墨,手腕沉稳有力,在裁好的大红洒金纸上笔走龙蛇。
他写的是最传统的吉祥话: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笔锋苍劲古朴,带着浓厚的书卷气,引来不少识字的村民围观赞叹。
旁边,几位在村里颇有些文名的后生,也挽起袖子,挥毫泼墨。
有的写五谷丰登千户乐,六畜兴旺万家欢,显然是应景农牧大丰收;有的写工业宏开新气象,春风早到幸福村,透着对未来的憧憬。
字体或俊秀或豪放,内容或雅致或通俗,但无不洋溢着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而最吸引人,尤其是妇孺眼光的,则是条案另一头那一片翻飞的剪刀与红纸。
巧云带着村里几位公认的巧手媳妇、姑娘,正进行着一场指尖上的艺术。
她们手中的红纸仿佛有了生命,随着剪刀灵巧地转折、镂空,变幻出各种令人惊叹的图案。
江南的细腻温婉与晋地的粗犷热烈,在这里奇妙地融合。
巧云手下,一幅精致的窗花渐渐成型:蜿蜒的流水小桥,桥上立着振翅欲飞的喜鹊,桥下是肥硕饱满的锦鲤,背景衬着象征富贵的缠枝牡丹。
线条流畅细腻,构图精巧,引得周围一片啧啧称奇。
旁边一位爽利的晋南大嫂,则剪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硕大饱满的石榴咧开了嘴,露出密密麻麻的红籽,憨态可掬的肥猪背上驮着聚宝盆,背景是层层叠叠、象征着梯田丰收的麦浪。
图案饱满大气,线条朴拙有力,充满了土地的厚实感和丰收的喜悦。
“砚哥儿!阿满小姐!这边来!”巧云眼尖,看到林砚牵着蹦蹦跳跳的林玥(小阿满)走过来,连忙笑着招呼。
林砚带着妹妹走到条案前。阿满立刻被那些鲜艳的红纸和神奇的图案吸引,大眼睛亮晶晶的:“花花!好多花花!”
“阿满喜欢哪个?”巧云拿起一张刚剪好的、融合了江南缠枝莲和晋南大朵牡丹的窗花,在小姑娘眼前晃了晃。
“喜欢!粉粉的花花!”阿满指着窗花上巧云特意用胭脂水调色、点染法晕开的一点浅粉色,兴奋地拍手。
林砚也被这热闹喜庆的气氛感染。
他看了看孙先生那边,对阿满说:“阿满,我们也去写一副春联,贴在咱家新房门上,好不好?”
“好!”阿满奶声奶气地应道,阿满最欢喜哥哥了。
孙先生闻言,立刻笑着让开主位:“砚哥儿,请!”早有识趣的后生铺好了红纸,研好了浓墨。
林砚也不推辞,他走到案前,拿起一支中号狼毫。
阿满踮着脚尖,小手扒着桌沿,好奇又崇拜地看着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