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兴银行太原总行营业厅那明亮的玻璃墙外,很快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也成了全太原城每日必看的戏码:一块用厚重木板制成、刷着醒目白漆的告示牌,被牢牢钉在门侧显眼位置。
告示牌顶端,是几个用浓墨写就的大字:
山西特别公债发售实况
下方,则是每日用毛笔蘸着新鲜墨汁、工工整整书写的实时数据:
发行总额:银元捌拾玖万圆整
今日售出:贰万叁仟柒佰圆整
累计售出:拾壹万伍仟肆佰圆整
剩余额度:柒拾柒万肆仟陆佰圆整
(民国三年元月三日)
这行字
(注:本公债同时在晋城、长治两处晋兴银行发售)
这块实时更新的告示牌,如同在太原金融界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透明!前所未见的透明!
在这个信息闭塞、账目模糊的年代,钱庄票号吸存放贷,向来讳莫如深,盈亏多少,全凭东家一张嘴。
何曾见过像晋兴银行这样,把核心的、敏感的销售数据,如同卖白菜萝卜一样,堂而皇之地挂在大门口,供所有人围观、计算、品评?!
第一天挂出来时,围观的人群就炸了锅:
“快看!今日卖了八千多!”
“累计快十万了!这才几天!”
“还剩七十多万呢!乖乖,这得卖到啥时候去?”
“等等,晋城长治也在卖?那边卖了多少?”
很快,这块告示牌就成了太原正太街一景。
每日银行开门前,就有不少人围在那里等着看今日行情。报童、小贩、拉车的、算命的、钱庄的跑街、权贵家的管事,形形色色的人,路过时总要驻足看一眼那不断变化的数字,然后带着各种心思离开。
如果说晋兴在太原的销售数据(每日几千到两万不等)还在各方预料和可理解范围内——毕竟有督军府的影子,有利息吸引,有那通电的豪华营业厅带来的新鲜感和信任感。
那么,告示牌上那行不起眼的小字备注,以及随后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回来的晋城、长治两地的销售情况,则彻底让太原的聪明人们看不懂了!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太原城:
“听说了吗?晋兴在长治的老巢,公债一开卖,那柜台前挤得跟打仗似的!头三天就卖掉了三十万!”
“晋城那边也不差!苏家本就是晋城望族,根基深厚,加上晋兴在晋城的名声,二十万额度,几天功夫就抢光了!”
“两地加起来岂不是短短几天,八十九万的总额,长治晋城就卖掉了五十多万?!超过六成了?!”
这个数字被反复确认后,整个太原城的上层圈子都陷入了巨大的困惑和议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