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整合荫城铁业(1 / 2)

长治工业区,领航者公司新建的标准展示厅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铁水浇铸。

厅中央,两张长条桌泾渭分明。

左边桌上,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崭新的蜂窝煤炉。

它们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炉体浑圆饱满,铁皮厚度均匀,焊接处光滑平整,炉膛内壁的耐火涂层细腻无瑕,就连炉门把手的位置和弧度都分毫不差。

每一个炉子旁边,都放着一块小小的铜牌,上面刻着“晋城铁业协会监制·枯树林钢铁基地认证”的字样,闪烁着冷冽而可靠的光芒。上面放了一块白板,写着已交付数量:3000。

右边桌上,景象截然不同。

这里堆放的炉子,高矮胖瘦不一,颜色深浅各异。

有的炉体明显歪斜,焊接处疙疙瘩瘩露出焊渣;有的炉门关不严实,缝隙能塞进手指;有的铁皮薄得像纸,敲一敲声音发飘;还有几个炉膛内壁坑坑洼洼,耐火泥抹得跟狗啃似的。

它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旁边也放着一张纸片,潦草地写着“荫城XX号”或“荫城XX记”。同样一块白板上写着已交付数量数量:932。

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被邀请来的荫城数十家铁商代表们,一进门就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许多人脸色发白,额头冒汗,眼神在左右两张桌子之间来回游移,最终死死盯着自家那堆杰作,羞愤、不甘、迷茫交织在一起。

空气里弥漫着生铁和劣质焊料的味道,还有一股沉重的、名为差距的压力。

“咳咳,”领航者公司五金产品验收组的组长,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深蓝工装、神情一丝不苟的中年人站了起来。

他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诸位荫城的掌柜、东家,今日请诸位来,是受林县长委托,就之前订购的两万件蜂窝煤炉交付情况,做一次阶段性质量通报与问题分析。”

他走到右边桌前,拿起一个炉门严重变形的炉子:

“这是‘荫城德顺号’交付的第15批,炉门公差超标三毫米,导致闭合不严,热量损失严重,且存在烫伤隐患。判定:不合格。”

又拿起一个炉壁薄得透光的:“‘荫城广发记’,第8批,铁皮厚度未达图纸要求下限0.5毫米,承压不足,极易变形烧穿。判定:不合格。”

再指向一个焊接处满是毛刺的:“‘荫城永利炉房’,第22批,焊接工艺粗糙,焊渣未清理,易挂灰且影响强度。判定:不合格。”

每念出一个商号名字和具体缺陷,被点名的掌柜脸上就火辣辣一阵。那些平日里在荫城铁货市上吆五喝六的汉子,此刻恨不得把脑袋缩进脖子里。

验收组长放下报告,走到左边桌前,拿起一个晋城的炉子:

“诸位再看这边。晋城铁业协会交付的三千件,全部按照统一图纸标准,使用枯树林钢铁基地提供的标准规格冷轧铁板和指定焊材。

炉体直径公差±0.3毫米,铁皮厚度公差±0.1毫米,焊接采用德方工程师培训的连续气焊工艺,焊缝平滑均匀,炉膛耐火泥配方及涂抹厚度严格统一。

所有成品,经压力测试、密封测试、热效率测试,合格率:百分之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荫城众人:

“诸位,这不是针对谁。

我们只认标准,只认数据。

晋城铁业协会,在枯树林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用了一个月时间统一标准、培训工匠、改造部分简易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