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雨真的来了(1 / 2)

五日晴空,是最后的准备时间。

辛安泉水库工地,在保证主体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抽调了大量精壮劳力,在水利组技术员的指挥下,对引水渠进行了拉网式的清淤疏浚。

巨大的闸门被反复调试,润滑的油脂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广阔的、刚刚被推平了旧地界的新田里,畜力深耕过的黑色泥土在阳光下散发着肥沃的气息。

无数力字牌的壮劳力,在农业技师和少年团农业组成员的指导下,挥舞着铁耙和木耢,进行着播种前最后的精细平整。

少年们拿着简易的量具,大声地纠正着那些习惯了大手大脚干活的叔叔伯伯们的动作:“张叔!这块高了!耙平点!李伯,这墒沟浅了!按图纸,要再深两寸!”

工业区的运输队倾巢而出。

一辆辆骡马大车、甚至是从筑路工地临时调来的平板车,满载着一袋袋印有领航者农牧字样的麦种,在武装人员的护送下,如同一条条蓝色的长龙,沿着尘土飞扬的土路,驶向全县十七个指定的种子分发中心。

沿途,都能看到军警警惕巡逻的身影。

这一次的麦种袋,堆得格外高,分量也格外沉——因为林家村的要求,亩均用种量,比往年常规足足多出了两成!

林家村少年团农业组的成员们,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测量工具、记录本和干粮),两人一组,在经验丰富的老农技师带领下,如同种子般被撒向了全县各主要播种片区。

他们的脸上还带着稚气,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的是林砚的信任,是这三百万亩农田能否丰收的希望。

然而,更关键的力量,是紧随其后出发的林家村青壮!

这些林家村的汉子,是林家村高产奇迹的亲历者和实践者。

他们扛着林家村特制的、能精准控制行距和深度的木耧,带着林家村特有的密植三成的底气,奔赴各个播种点。

他们是技术的核心,是命令的执行者,也是面对质疑时最有力的活招牌。

第六日,天色果然如通报所言,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了下来,遮蔽了连日的晴空。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土腥气。

第一滴冰冷的雨点,终于砸落在辛安泉水库新筑的堤坝上,溅起一小朵浑浊的水花。

紧接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由疏到密,渐渐连成一片,笼罩了整个潞城盆地。

“雨来了!下种!”一声嘹亮的呼喊,不知从哪一片田野率先响起,如同点燃了燎原的火种!

刹那间,无数个声音在全县的田畴间爆发:

“下种喽——!”

“抢墒情!快!”

广阔无垠的土地上,沸腾了!

成千上万穿着深蓝色工装的身影,如同听到了冲锋的号角,从田埂、从窝棚、从避雨的树下冲了出来。

他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或者干脆就淋在雨中。

早已准备好的麦种袋被迅速打开,金黄的麦粒倾泻入特制的木耧或新式的点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