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棋子占位(2 / 2)

“收麦时,丰泰公司会派人到指定地方抽样,验关键的东西:蛋白够不够?湿面筋足不足?要是验出来,蛋白低于一成七分五(17.5%),湿面筋低于三成四(34%),达不到咱林耐一号麦种该有的标准,导致麦子进不了‘晋雪’的磨坊……”

林茂田顿了顿,目光扫过佃农们紧张的脸:“别慌!丰泰公司照样按签契时普通麦子的市价,再给你往上加一成五(15%)的价钱,兜底收走!保证你们种地的本钱和辛苦钱,亏不了!”

“兜底?加一成五?”

一个老佃农喃喃道,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这意味着就算麦子品质稍差,他们也能比往年卖普通麦子赚得还多!

风险,似乎一下子被兜住了。

“白纸黑字,丰泰公司的印章,还有我林茂田在这儿作保!”

林茂田将契书递到最前面一个看起来是领头的老佃农面前,“老哥,你听听,这章程,对你们,可有半点儿亏心?”

老佃农嘴唇哆嗦着,看着契书上鲜红的丰泰公司印章和林茂田沉稳的眼神,又回头看了看身后同样激动又忐忑的同伴们,猛地一跺脚:“干了!林管事,您是大善人派来的!俺们信您,信丰泰!这手印,俺按!”

有了带头的,其他人也纷纷响应。

丰泰的办事员立刻忙碌起来,指导佃农们在指定位置按上鲜红的手印,甲长作为见证人也要按印。

林茂田则拿出那杆小秤,让赵老四和佃农代表一起,象征性地称量了一下旁边带来做样品的林耐一号麦种,确认饱满度。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在孙长河等警察沉默的注视下,气氛虽然紧张,却异常顺利。

签完赵家庄,卡车继续轰鸣着驶向下一片认购的土地,王掌柜的八千五百亩,分散在三个相邻的大村。

每到一处,流程几乎相同:召集地主(或代理人)、佃农代表、当地头面人物;林茂田清晰、有力地重申协议条款,尤其强调“按规程做”和“保底赔偿、兜底收购”的双重保障;佃农在最初的震惊、疑虑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这前所未有的保障打动,踊跃按印;丰泰办事员登记造册;孙长河的警察班维持秩序,震慑宵小。

林茂田的硬皮册子上,一个个名字和手印不断增加。

他神情专注,一丝不苟,每到一地,除了签协议,必定会带着领航者公司派来的年轻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

“这地,夏茬是大豆,肥力耗得差不多了。”

在一处王掌柜名下的地块,林茂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又凑近鼻子闻了闻,对身边一个二十出头、戴着眼镜、背着帆布包的年轻人说:

“小林,记下来。

这块地,基肥要加量。

按规程是每亩厩肥十五担,我看得加到十八担。

另外,石灰粉每亩再加十斤,中和一下酸气。

深翻,必须深翻一尺以上,把底下的生土翻上来养一养。”

被叫做小林的农技员叫林庆丰,是领航者公司派出来的第一批农技员。

他立刻掏出笔记本和铅笔,飞快地记录:“是,茂田叔。基肥加三担厩肥,加十斤石灰粉,深翻一尺二寸。记下了。”

林茂田又走到田埂边,用随身带的简易土钻往下钻了半尺深,取出土样仔细看了看湿度:

“墒情还行,但得抓紧。

签完这片,你今天就留这儿,盯着他们把地先粗翻一遍,晒垡!

过两天公司运肥的车就到,你负责接收、分发,看着他们按量均匀撒下去,深翻入土!一点都不能马虎!规程就是铁律!”他的语气斩钉截铁。

林庆丰挺直腰板:“明白!保证盯死!”

林茂田拍拍他的肩膀:

“好好干。这片地,以后就归你负责了。

你就是这片地的主心骨,佃农的眼睛盯着你,东家的心也悬在你身上。

丰收了,你是功臣;出了岔子,板子第一个打你身上。

记住,规程就是命!”

林庆丰用力点头,眼神里充满了使命感。

他,以及领航者公司派往每一片签约土地的那位年轻农技员,就是林砚棋盘上悄然落下的棋子。

他们带着林家村数年积累下的优选麦种、经过反复验证的种植规程、以及一种近乎执拗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将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来,成为冬小麦丰产最坚实的保障。

林砚的五谷丰登功能,其力量正通过这些棋子,与签约的每一块土地临时融合,占位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