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衙前广场,民国二年(1913年)五月初
林永年、苏婉贞立于临时搭建的高台上。
台下人山人海,黑压压望不到边:
士绅工商巨贾:王守业(粮绅)、李德福(商会会长)、赵掌柜(五金行)、钱老板(煤行)、孙掌柜(盐商)、周乡绅(大地主)等数十位本县头面人物,坐在前排。
全县保甲代表:来自各乡、各村的三百余位保长、甲长,身着或新或旧的短褂,神情严肃而期待。
工商业主代表:数百位中小作坊主、店铺东家、货栈老板、行会管事,挤在中间区域,交头接耳。
地主富农:拥有数十亩至数百亩不等的地主、富农代表,人数众多,翘首以盼。
教师、郎中、乡贤:县城学堂教员、知名郎中、乡间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们。
青年学生代表:县城中学堂、新式学堂的学生代表,充满朝气。
普通乡民代表:由各村推选出的、略识几个字、在村中有威望的普通农民、工匠代表。
县衙各科科长、职员在台下维持秩序,分发简易的债券说明传单。
广场四周插着“同心自救,再造长治”、“修路兴水,利在千秋”的标语旗帜。
空气中弥漫着焦灼、期待与一种破釜沉舟的集体意志。
林永年站在高台中央,没有用铁皮喇叭,但他的声音通过丹田之气,清晰地传遍广场的每个角落:
“长治的父老乡亲们!兄弟姐妹们!”
一开口,喧嚣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上万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天降大旱,赤地千里!我长治百万百姓,命悬一线!空喊救命没用,哭天抢地也没用!今日,把全县能主事、能出力、能出钱、能说话的乡亲们都请来,就为一件事:我们长治人,自己救自己!闯出一条活路来!”
他转身,指向身后悬挂在县衙高大墙壁上的巨幅晋东南地图,手指如刀,重重劈在长治与太原之间:
“活路的第一步,就在我们脚下!我们要修一条长治直通太原的水泥公路!不是官道那种晴天扬灰、雨天陷车的烂泥路,是能跑大车、载重货、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钢铁大道!是我们长治的钢铁、煤炭、潞绸走出去,外头的粮食、机器、活水流进来的黄金命脉!”
工务科科长立刻上前,展开巨大的路线图,对着台下高喊:“路线勘定!全长220公里!路基宽六米,五米水泥硬面!工期八个月!建成即收费!”巨大的图纸和铿锵的数字,引发了台下一片巨大的惊叹和议论声浪。
林永年抬手压下声浪,目光转向身边的苏婉贞,声音充满信任:“乡亲们!修这样的路,要钱!要海量的钱!县库空了,省府也难!怎么办?靠我们自己!靠我们长治人自己的银行——晋兴银行!”
苏婉贞向前一步,一身利落的西装套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的声音清亮而极具穿透力:
“父老乡亲们!经县府与晋兴银行共同谋划,今日正式发行长治—太原公路建设债券,总额一百五十万银元!”这个天文数字让全场再次哗然。
“此债券,由晋兴银行独家承销、登记、兑付!面额分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三种,期限五年,年息六厘(6%)!此为保底之利!”
“认购此债券者,公路建成后,享有优先通行权!车辆过卡,凭证即走,省时省钱!”
“更大利好!”苏婉贞提高声调,手指划过地图上路线的两侧,“公路沿线,县府掌控之荒地、低效用地,将统一规划开发!债券持有者,享有优先购买权与租赁权!可建货栈、商铺、工厂、旅店、车马店!此路一通,沿线寸土寸金!今日买债券,就是买下长治未来最值钱的地段,就是为子孙后代置办一份会下金蛋的家业!晋兴银行,以全部资本、信誉,为这一百五十万债券提供不可撤销之全额担保!本金利息,到期足额兑付,分文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