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一三年四月三十日,山西长治潞城区,林家村。
这个地名,在这一天之后,不再仅仅标识着一片土地。
它开始凝练成一种图腾,一种关于信念与希望的象征。
对林家村村民而言:
当五百斤沉甸甸、金灿灿的麦子,真真切切地堆满自家堂屋或仓房时,那份冲击,远非“温饱”二字所能涵盖。
它直抵灵魂深处,震碎了世代相传的饥饿记忆和近乎本能的认命感。
老一辈颤抖着伸出手,粗糙的指尖抚过饱满坚实的麦粒。
那沉甸甸、凉丝丝的触感,如此真实,如此有力。这不是地主老爷的恩赐,也不是侥幸碰上的风调雨顺。
这是他们林家村自己的力量!
是族长林广福的公正严明,是儿子林永年(县长)的运筹帷幄,更是小孙儿林砚带来的神种与那滋养万物的“神水”,共同缔造的奇迹!
这堆积如山的粮食,是他们作为“林家村人”这个身份,前所未有的分量与荣光。
他们望向村外那片日夜喧嚣、烟囱林立的工业区,目光中曾经的陌生与些许畏惧早已消散。
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认同与自豪——那是自家县长、自家族长的基业!
是给村里带来更多活计和财富的源泉,是“林”字招牌下不可分割的血脉筋骨。
林永年,是带领他们走出饥馑深渊的领路人;林砚,则是庇佑这片土地、带来无尽生机与希望的小福星。
对工业区的工人们(赵守仁们)而言:
靛蓝工装上身,柳条帽戴正,他们完成了从“泥腿子”到“工人”的身份蜕变。而按人头分粮,一人五百斤,则是对这份崭新身份最硬核、最温暖的加冕礼。
这沉甸甸的麦子,比任何叮当作响的铜钱都更有说服力。
它无声地宣告着:在领航者公司挥洒的汗水,不仅换来了养家糊口,更赢得了实实在在的尊严与踏踏实实的保障!
看着林家村村民分粮时的由衷喜悦,他们心中涌动着同源的归属感。
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同样是这“林”字大旗下的一员,只是战场从广袤的田地,转移到了轰鸣的车间和炽热的窑炉。
林永年,是赋予他们新身份、开辟新未来的林县长。
工业区轰鸣的机器、高耸的烟囱,不再是冰冷的钢铁怪物,而是他们安身立命、挺直腰杆的钢铁脊梁,是奋斗与回报的具象化身。
对两万以工代赈的灾民而言:
晒谷场上发生的一切,无异于一场接一场颠覆他们毕生认知的神迹。
先是林家村村民,无论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蹒跚学步的稚童,皆按人头分得五百斤活命粮!
这份公平与富足,是他们祖祖辈辈在饥饿的噩梦中都不敢奢望的桃源景象。
紧接着,更让他们心神剧震的一幕上演:那些和他们一样出身、操着同样乡音、甚至不乏同村旧识的工人们,穿着整齐划一的靛蓝工装,仅仅凭着一块小小的工牌,竟也领着同样分量、同样金灿灿的粮食,昂首挺胸地走向明亮整齐的宿舍区!
这双重冲击,如同惊雷,彻底粉碎了他们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疑虑和深入骨髓的卑微感。
看工业区:那日夜不休的喧嚣和滚滚烟雾,不再是扰人清梦的噪音,而是希望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