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分粮(2 / 2)

林家村六百多户,男女老幼两千余口,几乎倾巢而出。

老人们拄着拐杖,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那金山,满是沟壑的脸上是难以置信的恍惚,嘴唇哆嗦着,反复念叨着谁也听不清的话。

壮年汉子们挺直了腰板,眼神炽热,粗粝的大手无意识地搓着,仿佛已经摸到了那沉甸甸的麦粒。

妇人们抱着孩子,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红晕,孩子们则像小猴子一样在大人腿间钻来钻去,兴奋地尖叫,虽然他们未必完全明白眼前这堆积如山的粮食意味着什么,但那空气中弥漫的喜悦和安全感,已深深感染了他们。

“肃静!肃静!”老族长林广福站在晒谷场中央临时搭起的高台上,须发皆白,却声如洪钟,压下了鼎沸的人声。

他手里拿着一张红纸,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努力保持着庄重:“今日,民国二年,四月三十!是我林家村,开天辟地头一遭!按村规,按人头,不论男女老弱,分粮!”

“哗——!”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浪几乎要掀翻晒谷场边的老槐树。孩子们蹦得更高了。

林广福深吸一口气,念出那个让所有人血液都沸腾的数字:“每人五百斤麦子!”

“五百斤?!老天爷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汉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老泪纵横,粗糙的手掌拍打着地面,“做梦都不敢想啊!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他旁边的老妪紧紧搂着怀里的孙儿,眼泪无声地淌下,滴在孩子懵懂的小脸上。

“五百斤!够吃到秋粮下来还有富余!”一个壮硕的汉子猛地挥了下拳头,激动地满脸通红,“娃他娘,听见没!咱家五口人,两千五百斤!两千五百斤啊!”

人群彻底沸腾了。

喜悦、感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交织在一起,化作滚烫的泪水、嘶哑的欢呼和紧紧相握的手。

高台旁,林永年一身深色布衫,虽已是县长,此刻却更像一个为族人谋福祉的领头人。

他身旁是苏婉贞,晋兴银行的女主人,此刻也挽起袖子,指挥着保安团和村中青壮维持秩序,清点麻袋。她脸上带着温婉却坚定的笑容,看着眼前这属于夫君、属于儿子、属于整个林家村的荣耀时刻。

“念到名字的户主,上前领粮!”石头拿着厚厚的名册,声音洪亮如钟,压过喧哗。

保安团的队员和村中精壮汉子两人一组,开始将标注好户主姓名和数量的麻袋,从“金山”上抬下来,搬到指定区域。

“林茂田家!五口人!两千五百斤!”林茂田,这位刚刚秘密处理完苏家种子的老人,此刻红光满面,带着儿子儿媳大步上前,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属于自家的麻袋,激动得嘴唇哆嗦,只是用力拍着儿子的肩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两个保安团小伙儿嘿呦嘿呦地将麻袋抬上他家带来的板车。

“林大壮家!三口人!一千五百斤!”

“林三婶家!孤寡一人!五百斤!三婶,您慢点!石头,搭把手,给三婶送家去!”石头应声上前,轻松地将那袋沉甸甸的粮食扛起,小心地放到一位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身边的独轮车上。

老妇人伸出枯瘦的手,颤巍巍地抚摸着粗糙的麻袋,感受着里面饱满的硬实,浑浊的泪水终于决堤。

晒谷场边缘,一道无形的界限外,是另一群人。

他们是县里安排来林家村以工代赈的灾民,还有象赵守仁一样在工业区上班的工作人员和家属。

此刻,他们挤在人群外围,踮着脚尖,伸长脖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场内那震撼人心的分粮场面。

那一袋袋象征着活命、象征着安稳的金色粮食,像滚烫的烙铁,灼烧着他们的眼睛和心脏。

一个面黄肌瘦的中年汉子,怀里抱着个同样瘦小的孩子,眼睛死死盯着正被抬走的、属于林三婶的那五百斤粮食。

孩子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小声问:“爹,那都是粮食吗?好多”

汉子喉咙滚动,声音干涩:“嗯…好多粮食…林家村…真富啊…”他想起自己老家龟裂的田地,饿得浮肿的父母,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羡慕和渴望。

旁边一个同样衣衫褴褛的妇人,看着林家大壮媳妇喜气洋洋地指挥着人往自家板车上装粮,忍不住低声对同伴说:“你看人家按人头分!连刚生下来的娃儿都有份!五百斤啊!咱在老家,累死累活一年,能落下两百斤粗粮都是老天开眼!”

“是啊,”同伴的眼睛也红了,“你看那些老人孩子,林家村是真拿人当人看啊!不欺生,不克扣,干活就给饱饭吃,工钱还实在,这分粮…”她看着场内一张张洋溢着幸福和希望的脸庞,再看看自己粗糙的双手和褴褛的衣衫,一股强烈的渴望涌上心头,“要是能真成了林家村的人该多好!”

“谁说不是!”一个蹲在地上的老农,狠狠吸了口旱烟,烟锅里的火光映着他满是风霜却此刻异常明亮的眼睛,

“老子这把年纪了,就想死前能过几天这样的日子!给娃儿们挣个安稳窝!明天修水渠,都给我豁出命干!让林县长、林族长看看,咱不是孬种!咱也想留下来,当个正儿八经的林家村人!”

灾民们低声议论着,交换着眼神。

那堆积如山的粮食,那按人头分粮的公平,那老人孩子脸上毫无阴霾的笑容,如同一把把重锤,敲碎了他们心中仅存的犹豫和观望。

林家村的富足和仁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引着这些漂泊无依的灵魂。

他们看向场内维持秩序的保安团,看向指挥若定的林永年夫妇,眼神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热切和决心——留下来!一定要留下来!成为他们的一员!

晒谷场中央的分粮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笑声、感谢声、麻袋摩擦地面的沙沙声,汇成一首最动人的丰收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