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沈家后人(1 / 2)

“纪纲,朕让你去江南松江府差的事情,有什么进展?”

纪纲爬起身,恭敬道:

“陛下,臣去了江南多地,也查到了一些江南大族们的卑劣手段。”

“哦?详细说说。”

纪纲正色道:

“建文废帝在位的时候,对江南士绅们十分宽厚,多次减免江南的赋税。”

“还规定了民田‘亩不过一斗’的标准,我朝沿用洪武爷的税赋标准,为每亩两斗三升。”

“然而尝到甜头多年的富户大族们,为了对抗朝廷的征税,想出了许多见不得光的手段,对抗粮税。”

“其中以‘诡寄’和‘飞洒’最为常见。”

朱棣点点头,示意纪纲继续讲。

“陛下,所谓的‘诡寄’,即是大户们采用虚假登记的方式,将自己名下的田产,写在平民小户的名下。”

“虽然平民们名下有田,但其实这些田地的所有权和交易权,并不在他们手中,田契仍然握在富户手中。”

“可这样一来,当朝廷依据登记的资料收税的时候,名下有田之名,却无田之实的平民,小户,就不得不真金白银的缴纳赋税了。”

“如此一来,手中有田的富人不但收入没有减少,反而不需要缴税。”

朱棣听得脸色阴沉,低声道:

“想必这种鬼魅伎俩,当地官员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他们也得了好处,选择了同流合污罢了。”

纪纲继续道:

“而‘飞洒’则是化整为零,富户将手中大面积田产需要缴纳的税粮,分摊给手下的各个小户,或是佃农身上。”

“相当于每家每户多缴一部分租金,便凑齐了富户所需缴纳的税粮,本质上也是一种税赋的转嫁。”

“如今江南的很多地方,百姓空交着国家的税赋,却并没有天地可以耕种。”

“反观那些手下沃野千里的富户,每年收入粮食无数,却一分不用上缴朝廷,甚至许多江南大族还勾结起来,想办法抵抗缴税。”

“他们的力量之大,就连当地的官员通常也无可奈何。”

纪纲讲述完毕,过程中立客观,并没有掺杂多少个人评价,显示出一个情报人员的专业素养。

朱棣沉吟半晌,忽然问道:

“朕让你查的那个人怎么样了?”

纪纲道:

“陛下,您提到的沈文度,下官已经查到了。”

“他本是洪武年间江南富商沈万三的后人,虽然如今沈家已经韬光养晦多年,但其实在江南大族中,影响力仍然不小。”

“听闻江南大族之间互相勾结,逃避朝廷税赋的同盟中,便有沈家人的身影。”

“而且沈文度在那个圈子里,似乎还颇有名望。”

朱棣点点头,露出一丝冷冷的微笑道:

“看来当年先帝如此惩戒沈家,也没让他们吸取教训。”

“这群江南大族,不时就要用鞭子抽一下,让他们长长记性。”

“纪纲,你再跑一趟华亭沈家,见见沈文度……”

纪纲反应很快,接着朱棣的话头道:

“陛下,是否需要下官把他押回京城,打入诏狱细细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