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点头道:
“没错。”
“朕想问问,此事真的是天谴,或者不过是偶然?”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既然朱棣找他来,那必然是心里有了芥蒂。
如果一口咬定是偶然,那么或许无法解答朱棣心里的疑惑,万一皇上接一句:
“那为什么早不偶然,晚不偶然,偏偏此时偶然?”
到时候可怎么圆?
不过,袁珙不愧为世外高人,他回答的很符合一个打工人的身份。
“陛下,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微臣擅长的是相面卜卦之术,并不擅长推演吉凶,窥测天机。”
“对于陛下的问题,请恕臣无能为力。”
这就对了,遇到不好解决的的问题,不好回答的提问,先把自己撇清是最稳妥的。
朱棣深深看了袁珙一眼,心中默默飘过几个不便说出口的字,轻叹一声道:
“既然袁先生这么说,那朕也不再勉强了。”
“不知先生可有推荐的人选,朕可以派人去请。”
袁珙脸上仍然是云淡风轻的笑容:
“陛下,虽然臣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但听说最近民间出了不少高手,您可以派人去市井之中多加询问,定可找到合适的人选。”
两人聊了半天,基本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朱棣的心中愈发烦躁,不过他倒是把袁珙最后一句话听进去了,是时候发掘一下民间人才了。
他想了想,命令道:
“祛疤黄俨叫来。”
黄俨,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内侍总管,可以说是陪同万岁爷风雨多年,一起从反贼打到皇帝位置上的嫡系了。
论资历,他甚至要排在郑和前面,虽然如今郑和风头正劲,但其实朱棣的心里,对黄俨同样器重。
他如今不但身负司礼监大太监一职,而且还多次以特使的身份,代替朱棣驾临朝鲜,属于内外一把抓的多功能太监人才。
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尤其在外宣方面,是宫中少有的能在民间如鱼得水,又不会暴露身份的高人。
正因如此,袁珙一提到去民间搜罗人才,朱棣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黄俨。
放眼宫中,朱棣信得过的,大多木讷好打官腔,而灵活精明的,朱棣又不能完全信任,所以黄俨可能是干这件事的最佳人选。
不多会,黄俨到来,一见朱棣便大礼参拜,情绪价值给到顶格。
“奴才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点头道:
“起来吧,今天叫你来,是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要你出宫去办……”
作为朱棣肚子里的虫子,黄俨一听到“不大不小”四个字,立刻明白皇帝一会吩咐的事情具有以下特征——
无关国家大事,但皇上本人还是很重视的,办不好一样要倒霉。
黄俨笑容满面道:“陛下请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