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急忙回旋道:
“陛下,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您有胸怀天下之量,对于臣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明君!”
解缙不愧为神童,一句话就让朱棣心中的怒气散去,脸上又浮现出笑容来:
“既然如此,爱卿再说说,如何改善朝廷和江南大族间的关系呢?”
“朕已经决定,尽快对北元用兵,以阻止蒙古人的袭扰,在军费方面,恐怕还要靠江南地区……”
正所谓响鼓不用重锤,朱棣刚刚说了一半,解缙已经明白了他想要拉拢家族的原因和目的。
解缙略一思索道:
“世人常说‘功名利禄’,想来世间最能吸引人才的,也无非这几个字罢了。”
“江南才子和他们背后的家族虽然历史悠久,但仍然不能免俗。”
“所求无非权,财,名,禄罢了。”
朱棣脸上泛出笑意:“权财我懂,名,禄二字何解?”
解缙侃侃而谈:
“名在权,财前,禄在权,财后。”
“名是敲门砖,禄是棺材本。”
“当朝士子,无不是以名入仕,得权,得利之外,还想求一份能够用到临终,最好还能传给子孙的家业。”
“陛下既然想要拉近和江南大族间的关系,重用其家族中的年轻人才,便是重中之重。”
“如今朝中官员已经过半数均来自江南,恐怕安插官职有些困难。”
朱棣想了想道:
“朕早有想法,编一套震古烁今的典籍。”
“名字我都想好了,便叫做《永乐大典》。”
“既然你这么说,那这本书就由你来牵头主理,在江南大族中挑选有用之人,等到成书那天,也可以给参与之人相应的封赏。”
“爱卿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解缙想了想道:
“陛下这个办法简直妙诀,臣立即去办。”
朱棣又道:
“朕还听说,江南家族们依赖的海运,似乎最近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解缙点头道:“大明海运必经之地,苏门答腊附近,盘踞着一群声势浩大的海盗,据说领头之人名为陈祖义。”
“他盘踞在名为‘旧港’之地,自称麾下海盗过万,船只上百,往来商船都免不了受他劫掠。”
“江南家族的商船往往被他抢一次,不但货物船只被扣下,就连船员也要被杀,一趟可能会赔的血本无归。”
朱棣点头道:
“既然如此,朝廷便派人去招抚便是,给他个小官,让他明白天家威严也就是了。”
“有了这两个办法,江南家族不但得了权,又得了财,这一回应该满意了吧?”
解缙笑道:
“陛下的两个法子,可称绝妙,但多少显得有些刻意,尤其是编撰书籍一事,尚缺乏一个契机。”
“也就是微臣所说的‘名’。”
朱棣纳闷道:
“朕每年开设科举,不时还有恩科补遗,这还不算给机会让士子们扬名吗?”
解缙摇头道:
“科举的机会毕竟太过难得,有些江南家族子弟,屡试不中,自然心有怨气。”
“这样的人,最需要的,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