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婉穗于是拿了两个碗,盛了两碗米汤,跟在沈君怡的身后出来。
沈君怡看了陈婉穗一眼,觉得陈婉穗是真的贴心。
她那两个混账儿子都没想着要帮她盛一碗呢。
这时候,白文康也出来了,他今日得去私塾。
以往他每日起来,往八仙桌前一坐,沈君怡就会帮他把早饭弄好了端上来的。
这一天,他也不例外,习惯性地往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他的左右两边坐着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已经喝了大半碗米汤了。
白文康看了他们一眼,问他们:“今早就喝个米汤?”
老二说:“不,娘还在做煎饼呢。”
白文康点点头,觉得有饼配着吃还差不多。
不然光喝个米汤,他都没力气教书了。
正好这时,陈婉穗和沈君怡从厨房出来了。
沈君怡看了白文康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
白文康看着陈婉穗手里端着的两碗米汤,也习惯性地以为,那其中一碗就是他的。
结果,沈君怡把饼一放,和陈婉穗坐在了一起,她们一人一碗米汤放在跟前,压根没有给他。
白文康眉头一皱,脸色就沉下来了。
昨晚沈君怡没有给他做晚饭也就罢了,毕竟是他把大门锁了,沈君怡没门进,还拿斧头砍门,她在气头上,白文康也不敢和她理论。
但是一夜过去,她的气也该消了吧?
再说了,她又没有真的在外面过夜。
大门被砍坏的事,他都还没跟她追究呢,她凭什么还给他甩脸色啊?
白文康沉着脸,拍了拍桌子,看着沈君怡:“沈氏,我的米汤呢?”
沈君怡把饼一放下,老二就跟饿狼扑食一样,一手一个大口吞咽。
他是真的被饿坏了,也是真的觉得八个饼不够吃,所以先下手为强。
老大白宜明看到老二这个饿死鬼的模样,也赶紧拿了两个饼。
他现在没钱了,必须得吃饱了再出门!
剩下四个饼,就被沈君怡连着盘子一起拿了过来,她看都没看白文康,淡淡地说:“没你的份,以后,你的饭你自己解决。”
私塾是有午饭吃的,但是没有早饭和晚饭。
以前的人都是一日吃两餐的,也是近几年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所以人们在早上会简单做点早饭吃。
免得田间劳作的时候没力气。
白文康也吃习惯了,现在没得吃,肚子就饿得难受。
他眼神阴沉地盯着沈君怡:“沈氏,你什么意思!我可是一家之主!”
做饭不做他的,这像话吗?
沈君怡给陈婉穗分了两个饼,然后看着白文康,冷声说:“一家之主?你就是天皇老子也没用!要吃饭,就得交钱,不然就自己买,自己做!你以为柴米油盐是天上掉下来的?不用钱买吗?你不花钱,就想吃白食?你做梦。”
说着,沈君怡顿了一下,又阴阳怪气地说:“你不是有个亲亲表妹吗?你可以上她那儿吃啊,她肯定很乐意给你做饭。”
白文康脸色一变,他看着沈君怡,心中有些惊疑不定。
难道他这些年来,把一半月俸和三石米拿去给表妹的事,被沈君怡知道了?
不应该啊。
他明明告诉沈君怡,这些东西都拿去乡下孝顺父母了。
而且,他向来瞒的很好。
以为乡下父母很听他的话,所以他让父母没事别到镇上来,他每个月定期给送点吃的或者送点钱。
他们就乖乖的在乡下呆着了。
沈君怡不用伺候公公婆婆,自然心里也高兴,所以,就更不可能去找乡下的父母对质了。
白文康盯着沈君怡,怒了:“你在胡说什么?哪有表哥天天去表妹家吃饭的,这要是让外人看见,得说什么?”
老二白景明听着他们的争吵,吃的速度更快了,不快不行啊,一会儿老爹肯定找他要吃的。
沈君怡咬了一口饼,外焦里嫩的口感带着小葱的鲜香,今天的饼做得非常成功,味道很好。
沈君怡边吃,边看着白文康:“白文康,你别装了,你们私塾每个月给你一两银子外加三石米,你全都拿去给你表妹了,这几年来我虽然没说,但不代表我不知道!你也别把别人当傻子!”
白文康心中咯噔一下,果然,沈君怡果然知道了!
但他不能承认。
这种事情若是承认了,沈君怡岂不是更要跟他闹?
白文康不耐烦了:“沈氏,我知道你对我和表妹的过往耿耿于怀,但那都过去了,你能不能别提了?”
沈君怡突然一拍桌子,把大家吓了一大跳。
沈君怡声音冷沉:“我别提?你不想让我提,你倒是别做出这种事来啊!怎么,你那表妹是草船啊?你天天冲她放贱!白文康,你自己还有两个儿子呢,你不把银子攒着给儿子,却给外人?难道你表妹的那个儿子,也是你的种?”
沈君怡知道白文康有贼心没贼胆,虽然经常资助表妹,却怕表妹的丈夫打他,所以不敢和白表妹真的发生点什么。
他那个表妹,只用青梅竹马的情分,以及撒娇诉苦,就能掏空白文康的口袋了。
沈君怡之所以这么说,是故意说给两个儿子听的。
他们不是觉得父亲很了不起,很敬仰父亲吗?
那如果父亲在外面有私生子呢?
如果父亲挣的家业钱财,全都不给他们两个呢?
那他们,还能像前世那样,对父亲唯命是从,凡事都想着父亲吗?
白文康怒了,也拍了桌子:“沈君怡!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吗?你知不知道这事要被浸猪笼的!你越来越没规矩了。”
沈君怡冷哼:“那你给我解释一下,你为什么把月俸和三石米送给你表妹,一送就是好几年?从你去私塾开始,我就没见过你的银子!别跟我提什么送去乡下孝顺父母的屁话,这种事情,我一问便知。”
他们白家住在镇子边郊的白石村,并不算是乡下。
从他们村里送东西去乡下,得走十几里的山路,能帮忙运东西回去的人,也就那几个,沈君怡挨个去问,还能问不出来吗?
再不行,等年节见到了乡下人,沈君怡再去问问大伯和小叔家的人,也能知道一二。
她以前没去问,是因为相信白文康,毕竟是读书人,应该不会骗自己的枕边人吧?
她前世,也是在白文康带着表妹去京城的时候,听认识表妹的人说起,才知道的这事。
白文康看沈君怡来真的,他顿时有些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