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流民感恩,献祖传甲(1 / 2)

黑风寨的流民区里,炊烟袅袅,香气弥漫。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低矮的土坯房上,给屋顶的茅草镀上了一层金边。

每家每户的烟囱里都冒着白烟,有的是煮小米粥的清香,有的是蒸红薯的甜香,还有的是炒野菜的鲜香。

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有的踢着布做的毽子,有的玩着石头子,笑声清脆,像银铃一样,一片祥和热闹的景象。

顾北穿着一身青色的便服,手里拿着一把蒲扇,慢悠悠地在流民区里视察。

他没有带侍卫,只是一个人走在巷子里,和百姓们打着招呼。

走到一家农户门口,顾北停下脚步,看着农户正在晒粮食,金黄的小米摊在竹席上,颗粒饱满,在阳光下泛着光泽。

农户是个中年汉子,叫张老三,见顾北来了,连忙放下手里的木耙,笑着迎上来:

“王爷,您来了!这是今年的新粮,刚收的,够吃半年了!”

顾北拿起一把小米,放在手里捻了捻,笑道:

“不错,颗粒很饱满,看来今年的收成很好。”

“可不是嘛!”

张老三脸上的笑容更灿烂了。

“要是没有王爷,咱们哪有地种,哪有粮吃啊!”

“去年冬天,我还是个乞丐,是王爷您给了我种子,给了我农具,还帮我盖了这房子,我才能有今天的日子。”

顾北拍了拍张老三的肩膀:

“都是大家自己努力的结果,只要好好干,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一阵缓慢的“笃笃”声传来,是拐杖敲在地上的声音。

顾北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手里捧着一个黑色的盒子,慢慢走了过来。

老人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发丝间满是白霜。

脸上布满了皱纹,像干枯的树皮,却透着一股硬朗的气色。

身上穿着一件打了好几块补丁的蓝色布衣,洗得发白,却很干净。

手里的拐杖是枣木做的,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显然用了很多年。

黑色的盒子是紫檀木的,上面有一个铜制的小锁,看起来很古朴,却保养得很好,没有一丝划痕,老人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很稳,拐杖敲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笃笃”声。

周围的百姓见老人来了,都安静下来,孩子们也停止了打闹,好奇地看着老人手里的盒子。

老人径直走到顾北面前,停下脚步,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却满是坚定的光芒。

“王爷,老臣有一物要献给您。”

老人说着,就要跪下去。

顾北赶紧上前一步,扶住老人的胳膊,语气急切:

“老人家,您快起来!”

“这么大年纪了,可不能随便下跪,折煞我了!”

“有什么事,咱们慢慢说。”

老人被顾北扶着,没有跪下去,但还是把手里的盒子高高举起来,声音带着几分激动:

“王爷,这是老臣祖传的‘玄铁护心甲’,是老臣的一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顾北看着老人手里的盒子,心里一动,玄铁护心甲。

他听说过,是用玄铁打造的,能挡住弓箭和刀枪,甚至能挡住普通的火枪子弹,是难得的宝物。

他连忙推辞:

“老人家,这是您家的传家宝,肯定很珍贵,我不能收。”

“您还是自己留着吧,传给子孙后代,也是个念想。”

老人却摇了摇头,眼睛里泛起了泪光,声音也有些哽咽:

“王爷,您要是不收,老臣就不起来了!”

说着,他又要往下跪。

顾北赶紧死死扶住老人,不解地问:

“老人家,您这是为何?”

“您有什么难处,尽管跟我说,我一定帮您解决,不用拿传家宝来换。”

老人擦了擦眼泪,从怀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递给顾北。

顾北接过纸,展开一看,是一张泛黄的阵亡通知书,上面的字迹已经有些模糊,却还能看清上面的内容:

“王勇,镇北军百户,天启十五年雁门关一战,为掩护弟兄撤退,力战而亡,追赠校尉,赏银五十两。”

落款是当年的镇北军统领。

“王爷,老臣姓王,叫王忠,以前是镇北军的文书。”

老人的声音带着回忆的伤感。

“这是我儿子王勇的阵亡通知书。”

“他十五岁从军,跟着镇北军打仗,打了十年,最后死在了雁门关,被漠北人的弯刀砍中了胸口,死的时候才二十五岁,连媳妇都没娶。”

顾北看着通知书,心里一阵沉重。

他知道雁门关一战!

那是五年前,漠北人大举入侵,镇北军寡不敌众,三万将士几乎全军覆没,王勇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冬天,漠北人又来抢粮食,我家的房子被烧了,粮食被抢了,我差点冻饿而死。”

老人继续说道,眼泪又流了下来。

“是王爷您派人找到了我,给了我棉衣,给了我粮食,还帮我盖了新房子。”

“不仅如此,您还带领弟兄们在北疆抵抗漠北人,杀了那么多漠北兵,为我儿子报了仇!”

“您说,这玄铁护心甲算什么?”

“它再珍贵,也比不上王爷您对百姓的恩情,更比不上给我儿子报的仇!”

“只要能帮到王爷,只要能让王爷在战场上平安无事,老臣就是把命献出去,也心甘情愿!”

周围的百姓们都围了过来,听着老人的话,眼里也泛起了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