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刘公公拿着清单跑回来,气喘吁吁:“张公公,清单列好了——活字十套,大小都有;印刷机五台,三台能用,两台得修;油墨二十罐,宣纸五千张,都是上好的!”
张永扫了眼清单,点头道:“好!再去印经厂,把三个老匠人、两个木匠都叫上,带上他们常用的家伙,就说陛下有旨,立刻去暖阁见驾!”
刘公公应了声“是”,又撒腿跑了。没一会儿,五个匠人就跟着来了——三个老匠人穿灰短褂,手里攥着修活字的小刻刀;两个木匠背着工具箱,锤子、锯子“哐当”响,脸上满是紧张,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张永看着眼前四太监五匠人,点了点头:“人齐了,跟咱家走!到了暖阁,别乱看别乱说话,跪下行礼就行!”一行人跟着张永往坤宁宫走,小安子忍不住小声问:“张公公,陛下找咱们和匠人,到底要干啥啊?”
张永瞪了他一眼:“不该问的别问!陛下自有安排,到了就知道了!”小安子连忙低头,其他人也屏住呼吸,心里的疑惑堆得像山。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到了暖阁门口。张永先推门进去,见朱厚照靠在软榻上小憩,身上盖着薄毯,呼吸均匀——看来是累坏了。他轻手轻脚站在一旁,不敢打扰。
暖阁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竹帘被风吹得“哗啦”响,阳光透过窗棂,在朱厚照脸上投下斑驳的光。约莫一刻钟,朱厚照缓缓睁眼,看到张永,揉了揉眼睛:“回来了?人都带来了?”
“回陛下,人都带来了,还有印经厂的设备清单!”张永连忙递上清单。
朱厚照坐起身伸了个懒腰,语气带着期待:“好,让他们都进来吧。”
张永转身喊人,四太监五匠人鱼贯而入,“扑通”一声全跪下,齐声喊:“奴才/草民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吧,都起来。”朱厚照声音温和,摆了摆手。众人谢恩起身,依旧低着头,只有小安子和老王公公偷偷抬眼,飞快瞥了朱厚照一眼,又慌忙低下头,手心都冒了汗。
朱厚照看着眼前九个人,满意点头——这些人,就是他办大事的关键。有了他们,大明朝堂说不定能掀起一场新变革!他拿起设备清单仔细看,手指在“十套活字”“五台印刷机”上顿了顿,嘴角渐渐勾起笑。
暖阁里气氛微妙,所有人都低着头等陛下开口,心里直打鼓:陛下到底要让咱们做啥?印新文书?还是做新物件?
朱厚照抬眼扫过众人,语气郑重:“朕叫你们来,是要办一件大事,一件能让大明百姓都受益的大事——”
话没说完,外面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急促又响亮:“陛下!户部侍郎王琼求见,说有保定府赈灾粮调配的急事启奏!”
朱厚照皱了皱眉,无奈叹气:“知道了,让他在外面等着,朕处理完这儿的事,再召见他!”
小太监应了声退下,朱厚照重新看向众人,语气带了点歉意:“让你们久等了,咱们继续说——”
众人连忙屏住呼吸,竖起耳朵,连心跳都慢了半拍。他们隐隐感觉到,接下来要做的事,说不定会改了他们的命,更会改了大明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