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要求证此事真伪倒也不难,现在大明的援军不是已经赶来朝鲜了吗,等大明的援军帮我们赶走了建奴,到时候我们便可直接向大明求证此事!”
崔鸣吉所说都是正理,众臣闻言,自是大多都是信服的,但还是有人随之提出了疑问:“崔大人所言甚是,但下官还是希望请崔大人明示我等,我等接下来到底是该奉谁为君主呢?”
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心中想要问出来的,因为若是按照那些文书和旨意中所写,昭显世子已被废除,还要作为叛徒押赴大明,所以若是他们继续奉昭显世子为君,万一这些文书和旨意是真的,他们岂不是相当于是在拥护一个叛徒,日后如何洗脱干系?
而若是现在他们放弃昭显世子,转投凤林大君,则又担心真如他们所怀疑的那般,这些文书和旨意都是金尚宪伪造的,他们岂不是与金尚宪一样变成了谋逆者?
这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但对于崔鸣吉而言却并不是一个难题,只见他当即将所有的文书和旨意都收到了一起,回身放进了一个存放重要文件的柜子里,锁了起来。
“诸位大人尽可以当做从未看过这些文书和旨意,照旧按原样奉昭显世子为监国即可,如此便无需再有其他顾虑了!”
众人闻言都面面相觑,而后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因为这也确实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金尚宪目前还存在诸多争议,不可能让他在得不到众臣信任的情况下继续参与王京的军政事务,所以崔鸣吉不得已只好让金尚宪暂且避嫌,不再参与朝廷军政事务。
对于昭显世子那边,此事自然是要保密的,所以金尚宪只好称病,回府闭门谢客,安心“养病”去了。
金尚宪对于崔鸣吉的此番安排自然是没有异议的,也表现出了充分的配合,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大家都怀疑他,便是他想协助崔鸣吉参与守城事宜,也不能得到群臣的配合,反倒还可能再度引发误会和纠纷,让情况更加糟糕,所以还不如暂且隐退为好。
在崔鸣吉的一番调停处置之下,总算是避免了一场足以给朝鲜带来灭顶之灾的内讧与动乱,让王京得以维持原本的稳定与团结,以应对建奴接下来的大举进攻。
城外的济尔哈朗在经过整整十日的休整之后,终于下达了进攻王京的军令,大军迅速南下,对王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不过,即便济尔哈朗在攻城之前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手下的大军也已经恢复到了最佳的状态,但王京这段时间为守城而做的准备工作也不是白费的,凭借兵力和火器的优势,王京内的朝鲜守军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建奴的进攻。
别看朝鲜的城池普遍低矮,与大明高大坚固的城池完全没有可比性,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加固,用来抵御不擅建奴还是够用的。
更何况济尔哈朗的部队手里可没有多少火器可用,能用来攻城的火炮并不多,反倒是朝鲜国这边的火器更为先进发达,毕竟朝鲜国之前是跟着大明混的,朝鲜国的军队老早之前就已经装备上了火器,这王京之中更是火器众多,足以为朝鲜军队带来很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