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姜瓖再想当上总兵官这样的一把手,这辈子是不用想了,但是爬到中高层还是没有问题的,然后便可以像之前姜家发迹时那般,一代接一代地接力,最多三代人,大同总兵的位置还会回到姜家手中!
当然,这不过是姜瓖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也是朱胜机刻意营造出来的假象,让姜瓖能在这样的幻想下,接受现状。
而事实上,在朱胜机的统治下,又怎么可能会允许一个地方的军事被某个世家大族所把持?姜家想要恢复往日之辉煌,显然是不可能了!
虽然如今的大同府仍然是被纯粹的明军所控制,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朱胜机将会派澳明军队前去接管当地的军权,整个大明的所有军区,做主的人,必须得是澳明军官才行!
至此,对吴三桂和姜瓖二人的“论功议罪”也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三法司按照朱胜机的吩咐,将结果公之于众,昭告天下。
要知道,天下人对此事的关注度可是极高的,除了看热闹的平头百姓,还有哪些摇摆不定的贰臣们,毕竟吴三桂和姜瓖可谓是两个典型,朝廷对他们的处置,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朝廷对待反正归明的贰臣们的态度,也关乎到他们接下来所面临的下场。
因此,在得知吴三桂和姜瓖二人皆得到了朝廷的宽恕之后,无疑令这些仍然摇摆不定的贰臣们放下心来,一时间,整个大明境内掀起了一阵反正归明的热潮,许多仍未被朝廷收复的区域也都纷纷宣布反正,复归大明!
就连那些曾经降敌的贰臣们都尚且如此,就更不要说那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官员军阀们了,这其中的一个典型,便是占据武昌,号称拥兵百万的大军阀左良玉。
左良玉自朱仙镇一败,精锐几乎耗尽,后来归附他的这些部队大多都是乌合之众,所以尽管他手下兵马仍有数十万之多,但这些兵马能不能打仗,只有左良玉自己才是最清楚的,也正是因此,他才一直都龟缩于武昌之中,只图自保,不敢贸然出兵作战。
虽然这长期以来,朝廷都没有下过一道旨意,调他出兵作战,他也可以免得因此为难,找什么理由和借口去虚以为蛇,阴奉阳违,但也正是因此,才让左良玉心中越发感到震惊和不安!
因为他对于朝廷的情况还是比较清楚的,按说如今的朝廷兵微将寡,若是要与建奴和大顺军两面开战,是不可能不从他这里调拨兵马的,可是偏偏朝廷还真就没有从他这里调过一兵一卒,也从未下旨让他率军出战。
而更令他感到震惊的是,朝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路势如破竹,打跑了建奴,灭掉了大顺,其间连个败仗都没吃过,这可就很恐怖了,这恐怕就算是自己出手,率领手下近百万兵马,也不可能做的到吧!
换言之,若是朝廷想要灭了他,任凭他手下真有百万大军,怕是也无济于事!
因此,左良玉只要不傻,在这个时候就得赶紧向朝廷表态,表忠心,表臣服之意,如今局势已定,各地争相表示对朝廷的归顺,而他树大招风,朝廷如今要解决内部隐患,势必会先拿他开刀,他可不想成为朝廷杀鸡儆猴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