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森林的景象颠覆了对“生存”的认知——星尘不再是无生命的颗粒,而是像有灵性的种子,钻进植物的根系后,会化作闪亮的能量液,滋养植物生长;植物则会将叶片转化为半透明的“星尘囊”,收集宇宙射线,反哺给星尘,让其得以凝聚成形。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循环,让整个森林都散发着柔和的共生之光,像一首无声的和谐乐章。
“万土袋在发热!”小禾打开袋子,里面的混合土壤接触到森林的能量,竟自动溢出一层薄薄的光雾,附着在星尘与植物的连接处,让原本缓慢的能量交换加快了数倍,“奶奶说的没错,土壤真的能帮种子找到共生的密码。”
共生之城就坐落在星尘森林的中心,城墙由交织的植物藤蔓与凝固的星尘构成,藤蔓上的星尘囊像无数盏灯笼,照亮了城门上的古老文字。当地的“共生住民”是奇特的半植物半星尘生命——上半身是晶莹的星尘凝聚体,下半身则是扎根大地的藤蔓,他们移动时,脚下会留下一串发光的脚印,很快又会被新的藤蔓覆盖,像与土地时刻保持着连接。
“予取之道,在于平衡。”共生住民的首领是一位上半身呈星尘古树形态的长者,他的藤蔓根系深深扎入城墙,说话时,周围的星尘与植物都会随之律动,“取多少,就要予多少,就像星尘取植物的庇护,就要予能量的滋养,这是共生的根基。”
孩子们跟着首领走进共生之城。城内的建筑都是星尘与植物自然生长而成——星尘凝固成的房屋框架上,爬满能调节温度的藤蔓;植物编织的道路两侧,镶嵌着能发光照明的星尘砖;连居民的日常用品,都是星尘与植物临时凝聚而成,用后又会分解回归自然,没有一丝浪费。
“他们把‘环保’活成了本能。”小石头看着一个共生住民将用过的星尘容器放在地上,容器立刻化作星尘流,钻进旁边的花朵,花朵则绽放出更鲜艳的花瓣作为回应,“取于自然,还于自然,难怪这里的能量永远那么充沛。”
共生之城的中心,有一棵巨大的“予取之树”。树干是星尘与植物完全融合的形态,一半晶莹,一半翠绿,树枝上结着两种果实——星尘凝聚的“取实”能快速补充能量,植物孕育的“予实”则能修复受损的生态。奇怪的是,树上的果实总是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取实被摘走一颗,很快就会结出一颗予实,反之亦然。
“这棵树是城市的‘平衡器’。”首领抚摸着树干,树皮上浮现出与城门相同的古老文字,“很久以前,我们也曾因贪婪而失衡——过度索取星尘能量,导致植物枯萎;强行培育予实,又让星尘失去活力,直到发现‘予取相等’,树才重新焕发生机。”
孩子们将守馆老人的空白星图铺在予取之树下。星图接触到树的能量,立刻浮现出星尘森林的能量流转图,图中用红色标注出几处“失衡点”——那里的星尘过度聚集,植物却日渐稀疏,像隐藏的危机。
“原来平衡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禾看着星图上的红色区域,想起平衡图谱上的警示,“即使是共生之地,也需要时刻调整予取的尺度。”
共生住民们根据星图的指引,带着孩子们前往失衡点。他们教孩子们如何“引导”而非“强制”——用予实的汁液浇灌枯萎的植物,唤醒其吸收星尘的能力;用温和的能量波动,让聚集的星尘主动流向需要的植物,像一场温柔的调解。
“予取的真谛,不是计算多少,是心怀尊重。”首领看着失衡点重新恢复绿意,星尘在植物间欢快地流动,“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伙伴,而不是利用的工具,才能长久共生。”
离开时,予取之树落下一片融合了星尘与植物的叶子,叶子飘进共生旅行箱,与光门枝丫结合,长出了新的光门。这扇光门里,能看到星尘与植物共生的最初形态,像一段珍贵的“共生起源”记录。
“让它带着予取之树的智慧,”首领的藤蔓在城门前向他们挥手,“告诉所有生命,宇宙的资源从来不是争夺的猎物,是彼此滋养的礼物,予人方便,才能予己长久。”
星芽通过星图灯塔看到,星尘森林的共生之光与新光轨的星河相连,形成一道流动的“予取光带”。光带上,星尘与植物的能量顺着光轨流向其他星域,像在传递共生的密码。而在光带延伸的前方,一片“轮回之海”正泛着潮汐,那里的生命会经历奇特的形态转换,仿佛在演绎“予取”的终极形态——今日之予,明日之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