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金属被孩子们锻造成飞船的备用外壳,覆盖在驾驶舱的舷窗边缘。当飞船穿过陨石带时,金属会变得坚硬如晶,挡住飞溅的碎石;进入能量紊乱区,又会化作柔软的光膜,缓冲能量冲击,既保护了飞船,又不影响视野,像一层有智慧的铠甲。
“它把‘变’与‘不变’做得刚刚好。”小禾用手指轻敲舷窗,流转金属泛起涟漪般的光纹,随即恢复平滑,“硬的时候够可靠,软的时候够灵活,却始终记得自己是‘保护者’。”
螺旋光轨延伸至混沌星域,这里的景象比分裂星带更加混乱——星岩在无规则地漂浮碰撞,能量流像失控的河流四处奔涌,连光线都被扭曲成杂乱的线条。当地的“沌住民”由破碎的能量与星尘组成,形态时刻变化,一会儿是飞鸟,一会儿是岩石,一会儿又化作雾气,却因没有稳定的核心,始终处于溃散的边缘。
“他们和固住民正好相反。”小石头看着一个沌住民刚凝聚成星舰的形状,就被能量流冲散,重新化作星尘,“固住民是太不变,他们是太善变,都没找到平衡。”
流转金属在靠近混沌星域时,自动覆盖住飞船的能量输出口,金属表面的纹路与混沌能量产生共振,像在传递“稳定核心”的信号。奇怪的是,那些溃散的沌住民能量,在接触到金属的共振波后,竟能短暂凝聚,虽然形态依旧模糊,却不再轻易散开,像找到了临时的锚点。
“他们不是不想稳定,是不知道‘核心’是什么。”小禾将分合石抛向混沌星域中心,石头分裂成的碎片在能量流中漂浮,却始终保持着聚合的趋势,“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再努力也扎不住脚。”
孩子们将平衡晶核悬停在混沌星域的中央,晶核释放的黑白能量形成一道稳定的光柱。光柱所过之处,奔涌的能量流渐渐变得有序,漂浮的星岩也开始围绕光柱旋转,像一群杂乱的音符,终于找到了主旋律。
沌住民们在光柱中尝试凝聚形态。这次,他们不再盲目模仿外界,而是试着在变化中守住一点“自己”——有的在星尘形态中保留着一缕固定的蓝光,有的在雾气形态里藏着一颗温暖的光核,有的则在飞鸟形态下维持着独特的鸣叫频率,像终于在混沌中抓住了“我是谁”的线索。
“原来变化中,也能有‘不变’的东西。”一个沌住民在星尘与雾气间切换,却始终带着那缕蓝光,“以前以为变就是全部,现在才懂,没有核心的变,只是随波逐流。”
混沌星域的“序住民”——由最先找到核心的沌住民进化而成,他们的形态依旧多变,却始终带着标志性的核心印记:有的是一团流动的光雾,中心嵌着分合石碎片;有的是变幻的星尘云,核心裹着平衡晶核的微光,像在说“变化是外衣,核心是灵魂”。
他们用混沌能量与流转金属,在光柱周围搭建了“定变台”。台面一半是流动的能量海,一半是稳定的星岩基座,沌住民们在台上练习“变中求定”——在能量海中变换形态,却始终将核心落在星岩基座上,像在演练“自由与根基”的共生。
离开时,序住民们将一瓶“核心雾”送给孩子们。这种雾气能帮助混乱的能量找到核心,无论是溃散的生命形态,还是紊乱的星轨,都能在雾气中稳定下来,像给迷路的灵魂,指明“我是谁”的方向。
“让它带着‘定变’的智慧,”序住民们在定变台周围化作一道旋转的光流,核心印记在光流中清晰可见,“告诉所有善变的生命,变化不可怕,只要守住核心,再乱的舞步,也能踩准自己的节奏。”
星芽通过星图灯塔看到,混沌星域的光轨与固化星域、分裂星带的光轨相连,形成一道“定变环”。环上的光点时而稳定如星岩,时而灵动如光流,像宇宙在演示“变与不变”的终极平衡——既不是顽固的静止,也不是盲目的流动,而是带着核心的自由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