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芒域的发光麦种在宇宙苗圃里扎下了根,夏末时结出了沉甸甸的麦穗。这些麦穗收割后,被磨成泛着微光的面粉,烤出的麦饼在夜里会发出柔和的光芒,咬一口,既能尝到麦香聚落的醇厚,又带着麦芒域的清冽,像把两个星域的味道揉在了一起。
“这是‘跨域麦饼’呢。”星芽把刚出炉的麦饼分给孩子们,看着他们惊讶的表情,忍不住笑了,“就像星尘桥连接着两地,麦饼也把我们的味道,送到了彼此的舌尖上。”
麦芒域的小老师们寄回了消息,说当地的孩子迷上了这种会发光的麦饼,常常缠着他们问:“麦香聚落的麦子,是不是也长在星星上?”他们还附上了一幅画,画中麦芒域的黑土地上,发光麦秆与普通麦秆交错生长,像一片黑白相间的星空。
星芽把画贴在问答墙上,在旁边写下:“麦子不长在星星上,但能把星星的味道,酿进麦饼里。”
秋分时,麦芒域派来了“光麦信使”——这是一群由发光麦纤维织成的机械鸟,翅膀上绣着麦芒域的星图,嘴里能衔住特制的“光信笺”。信笺上的字迹是用微光写的,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清,像一封封藏在星尘里的悄悄话。
第一封光信笺来自麦芒域的星尘课堂,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笑脸,笑脸周围环绕着无数个小光点,每个光点里都写着一个名字——那是当地所有孩子的名字,他们说:“我们都记住麦香了。”
星芽把光信笺放在星尘结晶旁,结晶立刻将信笺上的微光转化为能量波,顺着星尘桥传向麦芒域。能量波抵达时,当地的发光麦田突然集体闪烁起来,麦浪翻滚,像一片会呼吸的星海,仿佛在回应聚落的问候。
“它们在对话呢。”声灵们的声音在课堂里回荡,“麦秆的沙沙声,是麦香聚落的回信;麦穗的闪烁,是麦芒域的应答。”
随着光麦信使的往来,两个星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麦香聚落的孩子们学会了用微光在黑暗中写字,麦芒域的孩子则掌握了用麦秆编织漂流瓶的技巧。有一次,麦芒域寄来一只用发光麦秆编的巨大漂流瓶,里面装着当地孩子收集的“虚空星尘”——这种星尘在接触到麦香时,会化作各种各样的形状,时而像奔跑的孩子,时而像飞翔的邮差鸟。
“这是我们的‘会变的思念’。”光信笺上写道,“它会变成你们的样子,就像我们在梦里见到你们。”
星芽把虚空星尘撒在宇宙苗圃的发光麦种旁,星尘立刻化作无数小小的光人,在麦秆间穿梭嬉戏,像一场流动的皮影戏。孩子们围着苗圃欢呼,伸手去触碰那些光人,光人却调皮地躲开,化作点点星光,融入麦叶的纹路里。
“它们住进麦子的心里了。”一个小女孩轻声说,眼睛里映着麦叶上的星光。
星芽笑着点头,他知道,这些虚空星尘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约定,把两个星域的思念,悄悄种进了彼此的土地里。
深冬的一个夜晚,星尘结晶突然剧烈闪烁起来,映出麦芒域的紧急画面——当地遭遇了罕见的“能量寒流”,发光麦田的光芒急剧减弱,孩子们正围在麦田旁,用体温为麦秆保暖。
“它们在喊冷。”声灵们的声音带着焦急,“寒流会冻结麦秆里的光。”
星芽立刻召集聚落的人们,将所有储存的星光酒和平衡酒倒入一个巨大的容器,再加入两生梅的花瓣和发光麦粉,搅拌成浓稠的“暖光浆”。“把这个送到麦芒域,”他对光麦信使说,“让它们给麦子‘喝’下去,就像给它们裹上棉被。”
光麦信使们叼着暖光浆,组成一道光带,冲破夜空,沿着星尘桥疾驰而去。聚落的人们则点燃篝火,围在星尘结晶旁,轻声歌唱——他们相信,歌声能化作能量,顺着光轨传到麦芒域,给那里的孩子和麦子,送去一丝温暖。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时,麦芒域传来了好消息:暖光浆注入麦田后,麦秆的光芒渐渐恢复,能量寒流被成功抵御。孩子们在麦田里欢呼,他们的歌声透过结晶传来,与聚落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星域的赞歌。
星芽看着结晶里重新闪烁的麦芒域星空,眼眶有些湿润。他知道,无论是麦香聚落还是麦芒域,无论是发光的麦子还是普通的麦秆,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份跨越黑暗与光明的约定。
而那些住进麦叶里的虚空星尘,在暖光浆的滋养下,化作了麦秆上新的纹路——那些纹路交织在一起,既像麦香聚落的星图,又像麦芒域的光轨,像在诉说一个简单的真理:
距离再远,只要心连着心,麦香就能跨越一切。